与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功课,不如说接纳是一辈子的修行。
不禁又想起苏东坡,45岁到初到黄州,原先进士及第,贵为士大夫的他,现在心理上要有做一辈子老百姓的准备,并且不是安居家乡的百姓,而是以有罪之身流落天涯。
正如做恶梦的人不知道眼前是不会延续太久的梦境,当时的苏轼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出厄运。按一般的推想来看,他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一条死路:元丰三年的苏轼已经45岁,而亲自主持政务、坚决实行“新法”的宋神宗年方33岁,谁也不能预料神宗会英年早逝,因持“旧党”政见而被惩罚的苏轼,能够指望的至多是获得谅解而已,如果说苏轼“得志”的前提是“党争”局面的改观,那么在当时看来这种希望是极其渺茫的。所以,苏轼的政治生命很可能就结束于此时,这种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在这样极端的生命低谷,苏轼若不是做到了接纳和自洽,怎么可能激活一个2.0版的自我,从废墟中升华无数经典名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All forms of life.
我前天夜里值班的时候,也在想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或许还不如苏轼的几分之一,却仍可以用苏轼的精神态度去安抚自己。
所以所谓以史为鉴,不止要在历史中吸取教训方法,更要在历史中感悟精神力量。
毕竟中国历史都是帝王将相史,能留名的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也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的原因。
get到了我们群活动的精髓[强][强][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