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现存zui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zui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这本书由春秋时期孙武所写,虽然只有6111个字,但在国外名声却不小。其中日本人对它评价zui高,与它相关的各种书籍就有280多种,尤其是日本的商界,都把它列为商业必读案头书。
而在美国,据说第一次海湾战争,海军陆战队的官兵都是带着它上战场,西点军校还将它作为教学参考书。
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丰富,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
只是作为古文,它的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三十多年,他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书中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并引用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
每一个兵法的后面都有战例,有些战例在不同的篇章中会反复出现,让你通过理念、战略和战术等不同角度看同一场战役,真正把仗是如何打的看懂。
书中还针对人们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相应的分析。
比如,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讲的是奇谋巧计,但做任何事,奇谋巧计都不是本质。
像中国历史上奇谋第一人诸葛亮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含恨而终?或许与他太看重这些奇谋巧计有关。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篇”中的“计”也不是讲计谋,而是计算之意,是全面准确计算敌对双方实力的差异,是从“五事七计”的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来算各方基本情况,实力对比,相当于现代管理学中的SWOT优劣势分析法。
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已诏是谁写的吗?
没错!是汉武帝。司马迁评价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他的“失”就是指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之失。
此篇名为作战,实际讲的是战争成本。一场战争,如果算下来有胜算,但成本太高就不应去打。
因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时,国库钱粮多的都堆不下,史书记载拴钱的绳子都烂了,钱还没花掉。但在汉武帝年年穷兵黩武之下,这些钱花得很快,通过盐铁垄断得到的钱还不够花,又开始随意加税,巨大的财政压力下,他不得以写下了罪已诏。
倘若他看过孙武这本书,明白打仗前先要计算下战争成本,是不是他就没有那么好战,也就不会有“亡秦之失”,历史或许又是另一种样子?
有句话叫“不战而屈人之兵”讲得就是孙子兵法的“谋攻篇”。看似讲的是进攻,实际上还是主张不打。
人性的弱点总想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但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成功不易,一旦失败代价却很大。孙子主张的是以多胜少,用压倒性最大投入,追求最小的目标。即“大力出奇迹。”
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控制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有时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如何去控制环境和敌人呢?所以,要把自己确定要控制的范围缩到最小,剩下的留给命运和运气。
所以,兵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学习兵法的目的不在于如何获取胜利,而在于确保一生不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