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017年年初):這幾天夜跑后,氣喘吁吁的朋友告訴我他很擔心她的弟弟。他弟弟初三了,成績不好也不壞,上市裡的重點普高重點班又有點懸,普通班抽籤又怕抽到專攻藝術的學校。他是個偏科的男生,90多的物理,英語卻只有20來分。他還是個比較眼淺的青春期少年,喜歡生悶氣。
聽後我只能笑笑說:“一切都是命數啊。有的時候就是突然靜了下來,發現自己能看得下書了。”
在他宿舍樓前道別后,走在回自己宿捨的長長路上,頂著昏暗的燈光和月光,突然就想回味下自己當初怎麼放下當時以為會“相伴一生”的電腦,而有心思去看書的呢?
小學時,我是那個年代很年輕的網蟲了。或者由於家裡姐姐老不讓我玩電腦,而讓我想玩電腦的慾望更加熱烈。起早為了玩電腦,放學趕早回家為了玩電腦,有幾次甚至趁媽媽開夜班偷偷半夜起床玩電腦。如此沉迷,學習成績不用說也知道不好了。
不過時光總會讓人懂得許多。
到了六年級,升學的話題第一次到耳邊。私立的學校要自己去考試,一道分數線決定能進還是不能進,又一道更高分數線決定用不用交學費。記得為了這個考試,特意上了週末的“金山班”,週一到週五早上或晚上也有特別的課上。不過當時也不在乎,只記得每天早上熟悉的一句話:“求求你啦,妳那張報紙借我抄抄答案”,或者是傍晚一夥人迎著紅紅的落日,用歡聲笑語吵醒街邊路燈的日子。
考完之後落大雨差點全身濕透的那天,我並沒有什麼感覺。後來只正取但沒免學費的結果卻意外地叫人印象深刻。
嘴上大大方方地說出:“我才不要去讀,3000塊一個學期,怎麼讀得起?”。其實因為好朋友最後幾乎都去了那個私立學校,傍晚回家,自己一個人躲在房間裡,歇斯底里地哭了一頓。
然後就什麼事都沒了。
日子還是一樣地過,直到好朋友小玲借我兩本書和兩張光碟,才開始慢慢有了變化。
當時她跟我說:“你一定要看看。”
所以我想了想,上學這麼多年來,我好像從來沒主動看過書。
剛好那時媽媽把我的小夜燈換成了很亮的黃色大夜燈。暖黃色的燈光充盈了整個房間。放在枕頭旁的是那兩本書,《哈利波特》的第一第二部。睡不著的我正好可以翻一翻。黃色的燈光打到已經發黃,而且有些破爛的書頁上。慢慢地讀,第一次覺得原來書也可以吸引人而不是催人困倦。最後太困,合上書,才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靜下心來看書。接著後面的每一晚,都是看書看困了,壓著書睡著的。
字字皆静電腦很少碰了,每天最愜意的就是睡前時光。後來整理書本,因為語文考試有課文內閱讀理解,我把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語文書找了出來,把它們放在了床邊。因為臨近升學考,不再看哈利波特,而是把睡前每一篇課文看一看。竟發現我也覺得課本里文字都可以讓人很舒服。
就這樣,到了升學考。一天的升學考,讓一群相處了足足6年的孩子分道揚鑣。不過那時我一點離愁別緒都沒,反而在想,我未來的初中生活會是怎麼樣的。考點在一所不知名的初中,但是我卻對那念念不忘。
有人說,遇見的第一次很美好。而美好只是因為它恰巧是第一次。
可能這是緣分。
6年在同一個地方上學,按一樣的生活規律生活了6年。如果突然給你看到新的事物,或許就會一見傾心。
對於我這正正如此。剛好被分配到了畢業考的那所初中。它離家不遠,卻在未開發的市郊,周邊連巴士站都沒有,平常很安靜,連個人影都不見。畢業考的時候我已經被它吸引,靠著教學樓走廊的露台可以看到:背後是金黃的稻田,安靜時可以聽到潺潺流水聲。再遠一些就是綠油油的梁金山。學校很安靜,課室很寬敞,宿舍樓前還有一塊未開發的荒地,亂七八糟地長著各種植物。
不知道這是儀式感帶來的幸福,還是潛意識裡告訴了自己:這是個拋棄過去,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畢業考過後才6月末,還有一個多月才有初中的分配通知。百無聊賴的我仍然與電腦為伴,不過就不是打遊戲,而是看一些動漫。《xxxHolic》是一部講述日本靈異文化的動漫,不過裡面的靈異大多隨人性而生,不多不少讓人有了對那種好像冥冥中有股力量平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的情況有了敬畏感。
日子一天天地過,直到有一天小玲突然打電話給我。電話裡她用挑逗又帶點笑意的語氣說:“厲害啊,畢業考全班第一了你,我成績都比你低。”一開始我還不信,要知道小玲是我們班每次都考第一的模範生,還要知道我已經好多年有時連及格都成問題,最後我是自己看到了成績表才相信的。
驚訝之餘,即使知道這個成績並沒有什麼影響作用,還是回顧了下考前的時光,正好看到了電腦桌旁邊的擺滿了做手工文胸花的原料的桌子,想起了這段日子,每一天都有媽媽的陪伴。媽媽之前一直在酒店飯堂工作,這一年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辭職了,在製花厂拿了一些手工回家做。我猜可能是想陪我?無論是看電視還是玩電腦,媽媽總是挑著一盞黃色的燈在我旁邊安靜地縫手工花,除了每次線用完了讓我幫她穿針以外,她總是安靜地在我旁邊。做作業在那時仍然是一件讓人定不下心的事,後來有一天,我也不知道發了什麼瘋,突然看著窗外漸漸黑去的天空,我就跟媽媽約好了不看電視,一起開著黃色的檯燈,我做作業,她做花,我們就安安靜靜地在旁邊陪著。就這樣,原來做作業也不是一件多讓人煩悶的事,安靜了下來,好像全世界都在思考一般。
回憶完,突然想起小玲給我的光盤。
現在只記得光盤是紅色的,上面寫著“宮崎駿作品集”。宮崎駿這個名字有聽過,但是卻沒看過他的作品。於是我就把它放進了dvd機里,開始看。
字字皆静第一部是《龍貓》。
一開始覺得動作和日語真的挺誇張的。
到後面卻發現這根本不是我以為的普通小孩子看的動畫,裡面包含了很多哲理,所以我突然覺得這些動畫都有種讓人尊敬的感覺。
正直最熱的六月天。看著這些動畫卻讓人無比心靜。在沒有空調的客廳,開一把風扇,躺在粉紅瓷磚地面上,下巴枕著枕頭。聽著久石讓先生的配樂,在最熱的午後,就這樣睡著。
那時是人生中心最靜的時候。
一部一部,由片頭的“龙猫”图案到片尾曲完結,一秒不跳地看完。
一天一天,入学通知到了。
似乎剩餘的暑假裡每一天都應該如此慵懶地度過才對。不過卻有了一丁點改變。八月份第一次到一所陌生的小學去領取入學通知書,在那也碰到了許多朋友。其實我覺得小學畢業或許同毕业考试,已經預示了很久,只是我並沒有留意。然後當畢業到來的時候,卻覺得很突然。不過,年纪小的那時候,根本不會像現如今一樣一到畢業自然回憶到以前的種種。
只是現在想來,同窗6載,儘管已經把大多數的事情都忘了,還是覺得沒能說句再見就全都各奔東西有點可惜。因为小学的记忆胶片实在停在了很奇怪的地方。考试前老师只提了考试那两天的安排。对很多同学最后的印象,就停在考完试后,傍晚载我们回市区那辆公交车上。随后竟就这样毕业了,再也没回过学校了。所有的随后安排都只在QQ群里通知。或者这就叫做戛然而止?
小升初並不是什麼大事。我卻老是在床上反復地看信封上初中的名字和裡面通知的內容。
是啊,拋棄過去,新的地方,寄宿生活。
應該是個很好的開始吧。
心安,逐天跟媽媽手牽手在市場買著上學的用品,席子等日用品。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可以覺得中午12點的太陽讓人覺得很舒服。夏天的中午很安靜,到處能聽到蟬鳴聲,空氣濕濕的,在賣席子的店鋪裡,各種竹子的味道撲面而來,卻又只是輕輕淡淡的味道。
可能是應了當時的一首歌《海水正藍》的歌詞。
海水正藍,陽光燦爛,這時候應該揚起風帆,隨心向往,隨遇而安,心跟著大海晃呀晃。
心境出奇地豁達。
有一次,走進自己的房間,看著堆在床上的一堆新買的上學用品。枕頭有股薰衣草香味,床墊有一種淡淡的椰蓉味,那一股新的氣味,也是讓人心很平靜的。卻又覺得那味道像“大海”的味道,正在“準備出航”的我,躺在一堆雜物上,又睡著了。
本來按以前的習性,應該是會“拖延綜合征”。但是倒破天荒地按著通知書上的要求來做“開學作業”。練中英文字帖,寫作文,竟然都做了。可能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喜歡“按部就班”。
如今想來這應該是“覺悟”。屬於一種“靜的覺悟”。突然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是什麼,自己喜歡做什麼,自己以後要做什麼。
如果說人是固定在某一個年齡段有固定的生理發育年齡。
那麼也會有一個心裡發育年齡。
其實當時我也仍然是傻傻不知任何東西,心理沒有現在給自己下的這些定義,只有內心一股很有希望,卻又很寧靜的念想。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成長的時候,在那時人會很寧靜,但是卻充滿了想為人生自己來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的心頭火。
在那樣的心態下,我現在才後知後覺地知道,那時候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樣想來,人生真的不會有那麼多“剛好在最好的時光,最好的心態,沒頭沒腦地遇上妳最最喜歡的地方。”
所以那以後的第一次,都成了最不可磨滅的第一次。
第一次寄宿,一起和舍友在睡覺前high歌。
第一次在宿舍聽鬼故事,嚇得最後跑去跟別人睡。
第一次晚自修后趁還沒關門,在走廊跟好朋友一起看著學校背面的田田水水,聊天,吃薯片。
太多第一次值得紀念,一時卻沒辦法都想起。
最好的第一次“們”,給了我最好的三年時光。
這些形形式式的各種第一次,最後匯聚成了我記憶中最強大的力量,
形成了現在的我。
在高三畢業的時候曾經在QQ空間寫過一篇文章來紀念中學6年。
也曾經提及《海水正藍》的時光。
以前很寧靜的時候,真的很喜歡寧靜的譚氏中學。
不寧靜的時候,真的很不喜歡更寧靜的一中和極度寧靜的南醫大順德校區。
不過,我跟腸粉老師聊這個話題時,她說的是:“其實還是跟相處的人有關,或者跟你的心態有關。”
我想了想,的確如此。
這裡就不多說了,有機會再寫這個話題。
不過問心裡話,我真的很喜歡那種
“在車水馬龍的鬧市里安靜地積極活著。”的感覺
仍然兜回到了“相對”話題。
像林夕的歌詞一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只有當下的“這樣”是最好的,但是我們總感覺“那樣”才是更好。
不過我並不排斥這種情感。
就像如今我要頂著更大的,更難的學業壓力來擁有以前沒有的自由。
卻仍然希望著有這麼一個時候。
有這麼一個時候可以重新體驗小學。
小學每一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5點多下課放學還能跟朋友偷偷去玩,偷偷去小賣部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和小零食。或者是跟小學的英語老師和那一群尖子生放學後多留一陣學英語,然後看著紅紅的夕陽,黑藍黑藍的天,一起走出學校,一起走過熟悉的街角,一起回家,看著昏黃的街燈,抬頭看下自己的家里廚房亮了燈,就暖心地打開樓下的們,提著飢腸轆轆的肚子,暖心地回到家,煲了熱水,洗澡后吃飯後,跟家人一起看TVB。然後依依不捨地在9點半回自己房間睡覺,打開特備的亮晶晶的黃色大夜燈,睡前看看小說之類,再望著窗外對面樓的開著燈的窗戶安然睡去。偶爾隱隱約約聽到樓下夜歸的行人和行車聲。
或者是再體驗一下初中的。
週日急急忙忙領著兩大袋本想拿回家看沒看過的書去幕小坐車回學校,會碰到晓彤,有時候站著,有時候有座位可以坐。
周日晚就開始想著什麼時候才能放學,遵循著周日到週三晚都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規劃這一個禮拜回家要聽什麼新的音樂,看什麼新的電影,聊什麼天,逛什麼街。然後週四晚就興奮得一晚做不了作業,週五下午的課都不怎麼想聽,別人在盡速度完成作業,以便回家不用做作業,而我則會在那發呆,興奮得啥都不做。
然後放學鐘聲想起,朋友幾個,走在那條通往客運站的長長的路,一路的歡聲笑語,和心中交談。
字字皆静
本來只想圍繞“靜下來才能看得下書”這個中心來擺大條的道理,卻死活寫不出什麼神通的道理來。或許其實想說的是,要學的進知識,只能從和文字交好做起,而做到極致,就是文字會成為一種陪伴,陪伴自己一種寧靜致遠的心態。
大條道理別無其他了,反而是逐漸逐漸地回憶當初的日子,逐漸逐漸地這這篇“流水賬”,剛好把屬於我的處於活潑的年少氣盛,卻又“心最安靜”的靜的階段寫了出來。雖然後面有顯得成果更豐碩的階段,但是卻已經是很浮躁了,故不再記敘。到文章的末尾這裡停止,已經是我記事以來,所有的最安靜的一個階段了。這種安靜的感覺自那時被浮躁蓋過后再也沒有回來過。
不過,人生匆匆數十載,本就貴在于體驗,如果再加上更積極的態度,那就是盡力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情感。
不斷努力,那種寧靜,會在經歷過浮躁之後,接踵而至也不一定。
字字皆静能提取溫暖以後度嚴寒,就關起那間房。------《羅生門》(歌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