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nterest
是时候回到纯粹的梦境了

是时候回到纯粹的梦境了

作者: 魔法密林港 | 来源:发表于2016-07-03 01:32 被阅读89次

    南京大学,没想到它是这样的

    心绪乱。挣扎。

    一切起源于6·23的龙卷风。

    没想到爱好者的地位是这样的。

    从一开始就是福州气象台对我的执法,再到一批人以“要负责任”为万精油拒绝提高预报水平的同时,因为预报水平与爱好者差距太大而疯狂打压后者;如今到了即将进入体制内的名校生从不会就事论事到甚至人身攻击,对爱好者大放嘲讽,试图将官民矛盾甩锅给爱好者们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会、学生及校友。

    2015年3月26日福州市气象局执法支队对我行政警告全文 某些业内人士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的说辞 南京大学大气院校友公开嘲讽气象爱好者
    南京大学大气学生会在我微博下公然挑衅气象爱好者

    爱好者无权,没有人想和爱好者友好。就是这样。

    心寒。

    南京大学是我高中向往的名校。在去年的今天报志愿的时候,我特意给了第一志愿一份我理想中的学校的六个专业(考虑到专业级差,排序时考虑到捡漏的可能,哪怕是千分之一可能),以表明我的态度,其中能进入南大大气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之一。只是,那时我已经意识到爱好作为专业会变得莫名的面目可憎,只把它排在了第三。

    我填报的高考志愿

    而当晚却让我说出这样的话:

    当初要是如愿进到南大,说不定就是被这些人的标签和优越感压死在牢笼里,因为两难的境地说不定还要和气象爱好者们翻脸(猜测)。所以命运真的不可测,我想也没想到南大大气院有一天真能到我微博下“抛橄榄枝”。大学与大气决裂,就可以搬张凳子看他们如何“教训教训”爱好者,祝你们把我们全“修理”没吧。

    南大“培养”出的学生啊。倒是心目中对名校的幻想破灭之后,以后会更加注重个体了。可能今后会坦然说到自己在兰大上学,也再也不会提“按质检成绩的话本应该上南大的”这件事了。来兰州上学是只是命运而已,不见得我就带上兰大的特质;去南大也一样,展现出什么特质都是个体因素使然。所以我彻底知道,名校和名专业对我一点吸引力也没有,我要的是平等的讨论环境,要的是对每个人的爱好都绝对尊重的环境。这也许就是理想世界,不过我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这样。

    天文爱好者和天文馆怎没那么多事呢。我去发展天文这个兴趣去吧。

    出生于爱好者,受益于爱好者,一生就该站在爱好者这边

    爱好者出身。我此生估计接触大气专业的概率都不大了,因此我可能是永远的爱好者。

    除了气象外,我同时还有些喜欢摄影、铁路、福州城市发展、天文、ACG、日语、纪录片、F1赛车、地理之类的方面,09年起有断断续续的偶像情结。

    所有所有这一切带给我开心与感动的方面,没有一样缺少了爱好者的帮助。因为微博是我的主要社交平台,我在微博上关注谁,很大程度反映了我的社交圈内希望获得谁的消息。而关注列表的一大片被爱好者“占领”。借助摄影爱好者,带我去了他们心灵中映出的峡谷、山村与城市,那些我没有办法去到的地方。铁路爱好者让我知道了嘉镜铁路,知道了集通铁路的神奇之处,带我去到了青藏铁路,让我回忆起家乡的峰福铁路,一条条铁路帮我串联起中国的脉络;其它所有方面的广义爱好者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爱好者那篇(http://www.jianshu.com/p/d045b9cd9b40)有一一提到,这里不再赘述。

    尽管关注列表中,许许多多人连见都没有见过一次,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很敬佩这些人在自己爱好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成果。和我互动过的人更是,虽然我知道自己对于他们最擅长最了解的领域简直是在胡言乱语的提问,但是他们依然那么耐心地和我讲解,让我很是感动。毕竟,名校里的很多人说到自己专修的领域时,难掩自己的傲慢与优越。两者一对比(我甚至都不愿意把我喜欢的那些爱好者和这些人摆在一起去对比),我知道,爱好者绝对是我理想中的人的属性。

    爱好就是爱好。因为爱好者学习这样的专业知识,本来就不像专业内的某些学生一样,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的,显示自己懂得很多,认为其他人只要不百分百懂,就只是“置喙科学”的。就比如623的时候,就有一大堆体制内人在放冷嘲热讽,你说有钩状回波,他说不100%代表龙卷;你说速度图上有正负速度对,他嘲讽那就说明有龙卷了吗;你说径向速度最大值在涡旋中心,他说那我也拿不准这里有龙卷,我们需要的是“负责任”的全面考察才能说什么。你说,“我总不能把关于龙卷风的所有研究成果说了个遍吧”,他就说,看吧,你分明什么也不懂,就懂得哗众取宠,误导公众。

    我的见识,大半是从爱好者中来的,例如气象的启蒙和后续的经验积累,有大半是在台风论坛及相关群体内学得的。以“喜爱”构成价值观的我,也希望继承许许多多爱好者对我的帮助,希望的就是让我喜欢的事情被更多人所喜欢,被更多人所知道,而这技能被更多人所应用。《白话气象》就是为了杜绝专业词汇的专业解释,杜绝所谓“要负责任”的说辞,将专业词汇用不是那么严谨,但完全不影响应用的介绍给接下来的气象爱好者,而并不非得使用气象专业词汇,来显示自己懂得很多。

    谁帮了我,谁给过我快乐,我就更倾向于站在谁这一边说话,这是显然的。何况我自己本身也是爱好者,而现在爱好者受到了这样的侮辱。

    作为在气象领域还算有一点点影响力的爱好者,对那些侮辱爱好者尊严的人,我的态度就是零容忍,而且会以最强烈的姿态对待这些人。像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就是永久拉黑,管你是我一年前梦想中的名校还是之前印象怎样好的群体和个人,只要敢侮辱爱好者的尊严,打压爱好者的发展,或者公然挑起与爱好者间的对立关系,一律如此。之前在气象台不断拿“要负责任”当做自己的挡箭牌,似乎又快又准又细的预报能产生出来都是因为气象爱好者不负责任的结果。我的态度很明确:

    拥有比我们气象爱好者多几倍几十倍的数据量,就因为说“我们要负责任,我们要考虑到比你们气象爱好者多得多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活该报不准报不快报不细,故步自封的那些体制内吃饭的人,看一个拉黑一个。这是我们群体接纳官方的底限。

    而像南大大气院的某些学生这样,那些企图把爱好者和废品、置喙科学、恶意曲解、误导公众、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等标签摆在一起的名校生、高材生、气二代还是体制内吃饭的局内人员,我的态度就是要他们自重。怕抢饭碗,怕有人敦促你们进步,自己努力就好,不必到贴标签的程度。给爱好者们无谓地戴上的帽子,谁戴的请谁自己戴回去。我很少拉黑人,黑名单上除了广告骚扰号,所有人都属此类。

    值得一提的是,气象台里不乏与气象爱好者友善的人,可大多都是气象爱好者出身或者根本就没有地位。我的针对点是那些与爱好者对立的人。我还记得当年福州气象局对我所谓“执法”的时候,连彩云天气都表现了支持。作为彩云天气的第一批用户兼粉丝,彩云天气还邀请我做测试,为它反馈数据,并且给我一点小红包作为测试费。理所当然地,现在我在各种场合为同学推荐彩云天气,包括在去年3月23日给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的专访中,也提到了彩云天气。

    官方和爱好者就一定对立,这更是天方夜谭。譬如天文馆和爱好者似乎就相当友好,组织各种活动,打成一片。不知道气象这领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名校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名校没有意思。我彻底明白了。

    名校并不会少一些让我看不顺眼的东西。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上了名校,拿到了成功的通行证后肆意地嘲讽那些他们眼中的“废品”的。他们会用各种社交手段获得自己的名利,这是客观事实。社会就是存在着明争暗斗,尤其是暗斗特让人烦,哪个社会都这样,这我也没什么话说。

    我在兰大的确受到了尊重。特别是大气院的许多同学都有给我主动的联系,这让我很欣喜,也很意外,比我原先预想的情况要好得多得多。然而这回南大的事情让我只会想到:去名校可能会是比现在更落魄的下场——无论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又不会包装自己,更不会为自己提高竞争力,眼睁睁地被那些嘲笑爱好者为“废品”的人抢走所有的机会,自己却只能憋屈地站在名校的最底层。这是最惨的。

    这是为什么啊。因为我不会因为在和别人的竞争中取胜而努力。我只会因为喜爱某件事而努力。这是我的人生观。和别人竞争,勾心斗角,要想方设法寻找社交关系,还不能一心一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到头来的情形就是无论是什么结果,我都不会觉得赢了。

    我没有那样的天赋也没有那样的心情去争夺顶尖。我希望做的就是守护我的小小梦境。《梦之门》里也说过,“想在现实中找到喜爱的东西,想要充满动力地与这些东西一起努力。”“每一天都为喜欢的人和事充满活力与热情地去做,那种在温和的气氛中大家一起努力,创造美好的回忆的感觉。”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知道这想法大概很幼稚,也知道成长中大概不经历这样一个撕破脸皮子贴对方标签打道德站,再试着迎合拉拢同学老师,去抢第一的痛苦阶段,就做不到经济上最终的无忧。可是,我只是想让这一个阶段稍微推迟一点,再推迟一点。我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青春,我需要有一两年的纯粹的梦境。

    今夜看到的一句话:

    我想继续做个疯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

    纯粹的梦境

    我对理想世界有洁癖。可以这么说。

    我发现了。自己的爱好兴趣喜欢的东西来说,一见钟情后不可收拾的情况特别多。也正因为是“突然就不可遏止地喜欢上”,就有许多点化的彼此之间甚至毫无关系的爱好点。每一个点都被珍藏,直到下一个一见钟情的事情出现。音乐如此,景色如此,二次元如此,人也如此。这就确保了我的兴趣一定做不成专业,因为专业不是点,专业也不可能让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就算是某一个很喜欢的事物,也是单纯的喜欢某一种状态,有一种只有看到了那种状态突然情愫一涌起来才知道自己真的瞬间就被那种状态所迷的感觉。今天再一次感受到我心目中的那个偶像矢泽妮可的确是与其它饭们看到的很不一样,感觉是由那些点被我组合而成的完美。

    所以如果我的兴趣点真的就靠这样冥冥之中的情感纽带联系的话(特别是我的梦也是这样,感觉很有自己的风格呢),我也别绞尽脑汁想兴趣的专业了。做一件最有天赋做的能比较轻松的事情,用接下来的时间等待那些让情感随机迸发的火花就好。这些话以前好像没想过,今天应该是第一次想到。

    宁愿让最美的事情达到完美,然后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收拾接下来的残局。这就是我的想法。我有最纯最纯的理想世界,我有很美很美的梦境,有时美到有些让人窒息。到现在也可以为那个隔离外界的纷扰的理想世界流泪的我,到1月30日的μ's fan meeting之后的那几天,还会在简书的私密文章中,对饰演にこ的まる写着对她的痴迷的喜爱的我,就连4月Final Live过后还在日记本里写着对にこ的感情的我,大概还是和十六岁、十七岁那时候的心境一样的。此刻能说出这样呓语的我,大概还是在青春中吧。

    前几天又梦见了在福州的雪山,再前面是穹顶是球形里面是木质色调的胶囊式大厅,再前面有一系列的湿润意象(《梦中永远是湿润的地方》http://www.jianshu.com/p/ece8e47bcc9d)。正是因为这些梦境,让我对理想世界近乎执念。我有一天总要放弃理想世界,现实世界中去接受那点小小的乐子,去接受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人物的美,而不单是只选取他/她几个让人心动的细节。不过,那种一见钟情时的强烈情感冲动,那种感觉自己也置身在理想世界的沉醉感,那种梦境中用语言无法言说的心中纯净的景象,真是不是青春是体会不到的。让这样对理想世界的执念多一年,多两年也好,我很享受。

    想让各项爱好也回到那么纯粹

    至今,我的天文情怀还是如此纯净。

    根据自己拍摄的5月21日湘江夜色处理 6月28日凌晨我们宿舍外的星星

    今天真的是很久没有过的……又仔细看起了银河。心情一下就静下来了。当初喜欢星之梦的原因,还有一中最初的天文感情,都慢慢回忆起来了。

    今天的银河也是那么温柔地泛着丝绸般的白光……天蝎,人马,天琴与银河,绝对是我夏季的最爱。看到他们就觉得心情大好,也清凉了不少。给同学介绍了最喜欢的天蝎。同学也赞叹这个星座好帅(>^ω^<)

    真的看到银河一点睡意都没有的我……上一次在张掖站睡过以后也是,看到河西走廊无人区半夜的星空后,在一人软包的火车上当时就打起了精神,拉开窗帘痴痴的看着。2014年在高三几度拜访了一中的天象馆,甚至有因天文情怀哭过的时候。所以我要是去当天文爱好者真的也挺适合呢。

    从2012年5月日环食的天文启蒙,到8月受福州一中天文社邀请前往鼓岭观看英仙座流星雨,初次真正深深地关注了星空。2012年10月的手绘星图和熬夜在宿舍阳台看着极限星等4.8的星空出神。2013年1月的天文夜,初次登上了天文台,并为《旅行到宇宙边缘》一片十分感动;2013年6月在丽江到昆明的飞机上饱览清晰到叹为观止的宇宙群星,2013年7月的首览银河,2014年7月的鼓岭二行,2014年10月的再访天象馆,到2015年7月的三上鼓岭,在纯净的星空下打麻将看流星的闲适惬意,再至2015年9月,被兰州大学天文社邀请入社,还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在其它大学绝无可能看到的银河,至2016年7月随兰州大学天文社远征威海交流。

    虽然这四年以来,一直没有像提高追天气的能力一样提高天文水平,只是维持着能叫得出最基本的星星的名字的程度而已,但是每一次仰望星空时,仍然让我感觉有一种意外的让人安心的心境,让人欣喜的情感。天文摄影水平亦是拿不出手,每一次拍摄都是拍个“感觉”,不论星星的清晰度,只要拍出我的感受就好。

    月光城经棚的拍摄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火车在快速运行和颠簸,我并没有办法拍摄到清晰的照片。然而这张照片已经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月光城的特点。

    铁路也是,不需要有多少知识积累,只要一见钟情就可以。在今年的毕业旅行坐K1518(兰州—沈阳北)的这趟车的时候,之所以选择它只是因为想填补这条线景色的空白(当然也有考虑到将会经过积雪较多的区域,见http://www.jianshu.com/p/19005d53fb04)。在坐这趟车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诸如拍摄集通铁路的机位这样的事情,也没有考虑过是什么样的机车在牵引,更没有考虑过这段铁路有什么样的历史。只是单纯地坐在K1518上,就被窗外景色所迷。

    一直作为主修爱好的气象,我是不是也要回到这么纯粹的状态了。

    所以,对于气象的专业知识也要说声再见

    这不是一则退坑声明。但是,这是深思熟虑的痛苦的决定。

    我决定,从2016年下半年起,

    (1)不再阅读气象相关的专业论文、教材;

    (2)不再在环流分析、气候、中尺度等领域继续提高专业知识;

    (3)不再提供冷空气命名消息、沙尘暴消息等全国性专业消息;

    (4)除重大天气过程外(至少是623龙卷风与702大洪水这样的天气级别,以及台风),不再追击和分析除所处本地以外的天气情况;

    (5)除非有重大事件或亲属、朋友、有重大活动的,不再提供人工环流分析。

    这些决定基于以下几点:

    (1)因为将唯一一次转专业的机会选在了数学上的关系,除非意外发生,这辈子恐怕和大气科学专业是绝缘了。退一万步说,除非进到像彩云天气这样的公司里进行程序设计,算法设计;除非去改进GRAPES数值的运算,我的专业气象知识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能服务于我的爱好。大气科学专业和天气的爱好,我至今认为是完全隔离的。就算我以后要去开发数值天气预报,大学本科完全潜下心学数学也是完全没错的。至少它对我的贡献会远远大于学论文、教材。大一我为了克服两边都无法跟上节奏的绝望感已经很挣扎了,闰大一我不想再因为不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精力投入专业课而丧失信心。

    (2)由于中央气象局本届班子,以及可能进入中央台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院的学生,倾向于压制爱好者发展。在追击天气的这七年间,在历史数据访问权限、实时监测数据公开(包括实况数据、高清雷达数据、云图数据)上都愈发收紧或毫无放开迹象,并亦以“要负责任”为万精油拒绝在此方面的提高。例如,多普勒雷达数据、气压的实况数据、重要天气的观测报告等,在09~12年全部消失。一度甚至连气温的小数点后数字也隐去,在爱好者的强烈抗议下才重新恢复。不过,各类实况数据在逐渐消失,爱好者的活动愈发受到打压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且以南大学生的态度来看,这一形势在未来十年内不会有变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促进数据开放,促进气象台水平的提高,而非自己积累专业知识,因为你积累了也没地儿用。道理是很清楚的:气象台是政府,它要垄断天气预报,必须确保自己的公益性。这一点,在去年所谓“封口令”出来之后,中国气象爱好者发文,提出“理解苦衷,有三个前提”即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见http://weibo.com/p/1001603837230023077549。

    (3)数值预报水平在逐渐提高。中央气象台的GRAPES数值确是在不断进步中,这是气象爱好者有目共睹的。近日上传的GRAPES全球模式,其准确度更是比之前的T639高了不少。(然而,为空气质量设计的各类模式又是蒙在肚子里不肯放出来。)此外,美国全球模式在去年更新了新的模式,近日已有赶上欧中ECMWF的迹象;而国外数据公开也非常不错,ECMWF模式不仅精确到0.25°,而且其集系预报已经不需要我们人工分析未来可能的各种走向。诸如2010年鲇鱼的情况,已经不会发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各款数值预报的能力也会继续提高。目前的预报员已经近乎在短期预报上完全依赖数值,预报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看自己对数值的释用情况,人工分析只有在大暴雨、空气污染、台风上的一些特殊领域有价值。

    (4)榆中的天气太无聊,不值得花大成本去提高微小的预报精度。在大一的上半学期(称大一均为第一年的大一,第二年大一称闰大一),我已经进行了摸底式的预报学习,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全年重大的天气情况没有几场,算起来仅有9·18短时强降雨,12·13暴雪,4·16暴雪和6·27沙尘。其余情况甚至只要根据雷达和气压-假相当位温图做出紧急反应就可以。短临预报彩云天气已经做到了足够好,再加上阅读雷达的功能和基本的天气图判断,即使按现在的水平,我已经可以应付各种突发性的天气事件。更何况,如果不是举行特别重大的活动,事实上预报也是没有价值的,仅凭实况能够决定每一天穿衣、带伞。兰州人似乎是连伞都不带,热了和着冷了也和着的(笑)。回到以前那种拿个小本子,拿个小手机,记录实况的日子,未必不好呢。

    (5)我回忆起了刚接触天气那会儿纯粹的爱好,那会儿天气带给我的快乐。

    现在的天气“爱好”,带给我的,满满是官民相斗的丧气感。我需要找回10年熬夜追寒潮,拿着酒精温度计放在自行车篮子上测户外温度的那种感觉;11年制作台风“梅花”的回顾片的那种感觉;12年打印实况记录纸,撰写图片天气日志;13年在瀑布般的流水中攀登乌山,进入省气象台预报厅的那种感觉。(详见《整理以前的天气轨迹》(http://www.jianshu.com/p/3151673ddf2b))

    当然,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帮了我很多,专业知识直接带给我快乐的例子也非常多。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7月10日,当气象台仍预报福州小到中雨时,准确预判了台风“灿鸿”的路径,台风外围云系的分布情况,果断赶上鼓岭,记录下壮美的晚霞。此外,2014年4月26日根据雷达和红外云图,带着舍友到操场主席台欣赏闪电;同年6月18日,看完闪电后,一拍脑袋“那里一定有好东西!”飞奔到早已熟悉的东侧观景平台,记录下了此生难忘的童话福州(《冷调之夜》http://www.jianshu.com/p/c0ef730a707d)。2016年4月16日,许愿生日雪成真的感受(《最棒的生日礼物》http://www.jianshu.com/p/3f21f6b50f70),当时气象台报多云;同年5月1日,千里迢迢赶到嘉峪关,就为了看这绿洲城市几年不遇的狂风暴雪。当时,气象台的预报却是小雨。同月5月20日~21日,根据深圳的天气情况果断改签飞机,得以准时赶到动感之都长沙,看湘江满盈,江风迎面,烟火绽放在清晰的月光下。

    借助我的气象爱好,我的晚霞预报、彩虹预报、空气质量预报技术,我看到了许多其他人甚至不可能看到的景观。

    2015年7月10日晚台风晚霞
    2016年5月1日嘉镜铁路的早晨和傍晚

    在去年世界气象日给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的访谈中,我已经聊到了这一点。再次感谢该报的记者@思什么思_能够将我说的话意思不变地传达出去。

    摘自3·23气象爱好者访谈《海都深读:和云聊聊天》http://www.mnw.cn/quanzhou/news/875045-2.html

    不过,如果仔细分析的话,现有的技能完全足够保证我继续享受气象爱好者的身份带给我的快乐。首先,我会解读数值预报,数值会帮我分析晚霞和暴雪。而晚霞形成的经验和分析空气质量的方法,我已经编入《白话气象》中,实在需要时,不妨参看。另外,借助数值预报和彩云天气,不经环流分析,我仍然完全可以预判702京九铁路大瘫痪和623龙卷风。当后者发生时,如果我住在房子里,就是直接入地下停车库。当前者发生时,我亦可以预先抢购火车上的商品,甚至改签火车,防止不测。

    这年头,只要有解读数值的能力,我可以应付相当多情况,而并非一定要搞清楚环流的前因后果。实在需要人工分析的部分,我将会和如@风云梦远 一样的专业气候分析者和论坛相当多的台风分析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请教获取他们最新的分析结果。我会将目前知道的所有分析方法,在暑假中全部编入《白话气象》系列中。

    因此,自己的气象技能目前带给我的所有帮助,除了因为总结分析了兰州大学天气的预报经验,预报准确率在兰州大学内部享有声誉之外,其余所有与我停止气象的专业知识学习这一计划并无冲突。声誉已立,既然气象技能本来就是为了爱好而生,为自己和身边的人的需要而生,当它已经足够服务爱好时,当它的服务质量已经明显受限于气象局官方的数据公开水平时,它的发展就可以停止了。

    其它所有爱好也是一样,我不会为了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的价值观就是“喜爱”,所有为了爱好的知识储备,两个目的,一是给自己见到并记录“一见钟情”事物的契机,如摄影、铁路,如汉语、英语、日语;第二个是努力分享把自己如梦般的感受分享给希望听到我说话的人,尽可能让你们大家也喜欢上。像天气一样,任何一个爱好最后已经超出了喜欢的范畴,变成让专业学习挣扎以及和官方对立的情况时,果断放弃提高,回到我那纯粹的梦境中去,兴许才是对于我最佳的选择。

    当然,停止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代表我离开台风论坛、退坑或者与爱好者失去联系。这是无厘头的。我照样会为爱好者发声,照样会与爱好者们有密切的联络。只是,失去环流分析,兴许会回到追那种对突如其来的天气的惊讶感,我希望让时间更充裕,并找回那种看着台风动向却无法预知的那种紧张和刺激感。

    为什么转专业?为什么是数学?

    大一也结束了,是时候对这件事做一个简要说明。

    转专业的客观原因是我读物理专业很吃力。这当然是事实。我没有学物理的天赋,这是一个需要超高天赋才能做好的专业。我自己觉得是尽力了,现在我做不到更好。

    兰大物理的发展方向包含理论物理学、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新金属材料物理、计算物理专业方向。现在看来,没有一样让我觉得有兴趣。没兴趣还学不好的东西,只能转。更何况大一上学期的绩点让我有转专业的充分优势。

    在物理院教书的数学系老师给我的印象很好。此外,数学系有比较多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有科学与工程计算方法、统计模型与数据分析、非线性分析、数学建模、数值模拟这几块,总之看得没有物理的那几项那么无趣。统计、数学建模和搞数值运算,听起来就挺有趣的吧。再加之我是有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的,学起应用数学,应当会相对轻松一些。

    转数学专业,能让我的时间相对充裕一些。由于解决了大部分的公共必修课,物理和数学的基础在大一已经打好,闰大一的两个学期,我是没有什么课程任务的。再加之我决定了不再学习气象的专业课程,事实上将有大量时间,兼顾我的其它爱好,兼顾读书,兼顾天文,兼顾生活。此外,原先计划内的学习编程(Mathematics等)、搞数学建模等,全部在物理专业课之外,而转数学系将其全部纳入专业内,可以说这方面就为我减轻了不少的负担。疲于奔命的状态或将就此终结。

    为什么不是信息院?对于信息科技这种进步神速的学科来说,我不认为在夏官营镇的兰大能跟得上脚步(纯臆想)。为什么不是大气院?(。。。)所以数学院内是最好的选择。

    今后的想法

    总之期待新学期能够让被时间赶着跑的生活有新的改观。特别是我要抽出时间看书,要抽出时间重新捡起我的文学水平。

    除了专业压力太大之外,学校的强制活动及之后我的抱怨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日记中也给自己写道:

    自己出色才会有可能他人认可。特别是你所向往的那一类型的人。眼光不能总是盯着阻碍自己发展的人,应该永远是向着那些自己领域做得棒的人,以及帮助过自己的,期待着自己的人。自己其实还是弱,就知道在背后像蚊子一样嗡嗡地这样啰嗦着,结果是被浪费了时间,而我在这里嗡嗡继续浪费着我的时间。

    不要抱怨。该抱怨的你全抱怨过了。不要变成苍蝇,压抑住愤怒的同时还积极地往前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糟糕,试着用自己的步子、自己的节奏,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吧。

    虽然有些鸡汤,但我至少是这么鼓励自己的。

    下学期,我就希望走自己的节奏,不抱怨什么地度过每一天。毕竟这是唯一一个可以重来的年份,再犯和今年一样的错误,那就没意思了。反正无论是主观还是命运,我都没有追求顶尖的条件,如果再走不好自己的节奏,我大概要一无所有了。

    至于今后赚钱问题,经济独立的问题……只能告诉自己,不用想太多,节奏对了,自然会觉得什么都靠谱一些。

    就是这么下决心的。

    直到我终于知道,特别是高考之后特别深地意识到的,人生果然是努力三分之一运气三分之一命运三分之一,期末考成绩则是一半运气一半能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下学期必须这么干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3e8ad03441d:话说兰州的天气真心这么无聊吗?感觉复杂地形下应该有一些好的过程吧,而且年雨量300+也不算太少,可以支持一些大过程吧...而且追击低温,享受-15~-20的低温也是不错的。
        另外感觉你们这些有深度有水平的气象迷确实厉害,我也算是6-7年的气象迷了,然而却对深层的天气原理一无所知,平时也就从表象追击一些雨/雪/霾/冷过程罢了...感觉真心不要把爱好看得太重,以前经常因为冬天预报有雪而没下成/皮鸭而郁闷,现在也看开了,要是干旱能破纪录也是不错的...
        最后忍不住吐个槽,151213和160416那种雪真心算不上暴雪,暴雪至少要6毫米+15厘米/8毫米+12厘米/10毫米+10厘米/15毫米+5厘米/30毫米+2厘米吧...不过这么看兰州历史上应该没几次暴雪,确实挺皮鸭的...
        魔法密林港:@太行花岗 抱歉似乎才看到这么长的评论。12小时5mm已可以算暴雪,1小时1mm更可以了,尤其是在12月本身月平均降雪量就1mm的情况下。更何况因为这场大雪封路,道路结冰橙色预警和停课的情况下。

        我个人不太喜欢干冷,伤皮肤伤耳朵,除了麻感觉不到什么。

        大过程今年除了4月暴雪和6月强对流型沙尘暴真的没有其它的了。9月过来也就前天晚上的雨刷了8mm。

        因为自己会预报雪所以也基本没什么“下成皮鸭”这样的失望。降雪概率之类的,心里都有底。所以这还好一点,没必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刷实况生怕跑飞之类的。

      本文标题:是时候回到纯粹的梦境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h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