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伊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个小格都比前一个小格增加一倍。这样摆满了棋盘上的所有64个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觉得这个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痛快地答应了。
而当仆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
因为麦粒总数达二十几位数! 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万粒,换算成标准吨后,约等于4611亿吨!
而这个故事,就是复利的故事起源。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
心智探索者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说:复利曲线就是一种理性工具。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而“世界第八大奇迹”揭示的正是这种力量。
而复利思维,通俗的理解其实就是利滚利思维,是努力使一件事物按指数增长的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持助益A,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芝麻开花节节高。
那么,复利思维对我们的人生,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呢?
01 不断积累人生的复利,或许是我们唯一翻盘命运的机会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家庭的小孩。我们出生的时候,并没有金汤匙含在口中。不断积累人生的复利,或许是我们唯一翻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机会。而复利有以下2个作用:
复利,是财富积累的最佳利器
复利思维在财富上运用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股神巴菲特了。他的人生以及投资记录,就是一串持续的正复利记录。
1996 年,净资产 150 亿美元。2006 年,净资产 460 亿美元。2016 年 BRK 拥有 61 家子公司,47 家少数控股公司,33 万名雇员。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有怎样的参考意义呢?
假设我们在孩子出生的那个月,投入的本金是10000元,然后每个月增加1000元,即使按照年利率3%计算,那么20年后,本息总和就是344915.56元。
我们可以给孩子从小就培养复利思维,让孩子懂得耐心、坚持的可贵,切身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个人成长中的复利效应
有这样一句话:年轻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年时的打开方式,其实看看我们身边,有这样三类中年人:
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人,多半在年轻时就注重饮食健康、作息规律、有运动的好习惯,会调节自己的心情。
在职场依然无可替代、举足轻重,多半在年轻时也曾青涩懵懂、磕磕绊绊,但总是能在委屈失落中,擦干眼泪回到工位,提交超出领导预期的作业。
谈吐不凡、灵魂有趣、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多半在年轻时就喜欢阅读、旅行和思考,见识了天地、见识了众生、也最终见识了自己。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说:想获得复利的力量,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对于任何没有特殊资源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
那么,既然复利的道理如此清晰简单,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呢?谁是我们践行复利思维道路上的拦路虎呢?
02 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吃着滋滋冒油、香气逼人的烤肉、热气腾腾、红油翻腾的火锅…感觉有些口渴或者油腻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可乐,瓶身上薄薄凝起一层水珠,迫不及待拧开瓶盖,咚咚咚咚吞下几口可乐,冰凉的气泡争先恐后地在舌尖儿炸开,凉爽的液体顺着喉咙瓦解了所有的腻人香气,这个feel倍儿爽!
但是爽过之后,我们又常有“唉,又吃糖了”的懊恼。我们明知道,对于健康而言,糖是多么甜蜜的负担。但是很难戒掉,是因为糖迎合了人性——可以让人即刻满足,享受到直击灵魂的快乐。
目光短浅、即刻满足,真的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吗?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写道:人类有三重大脑:理智脑、情绪脑、本能脑。本能脑和情绪脑古老而强大,而理性脑年轻弱小。在原始人阶段,本能脑和情绪脑被生存压力所迫,所以目光短浅、即时满足自然成为了人类的天性。
在现代社会,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来指代,更加贴切。比如:我们这个月做了一项投资,恨不得下个月就能拿到收益;我们这周报名了一个课程,恨不得下周就能结业拿到证书;我们今天开始了一段恋情,恨不得明天就想知道有没有最终修成正果。
今天的我们虽然表面上是西装革履的现代人,但本质上其实我们依然是那个为了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逃跑或及时享乐的“原始人”。
03 复利思维的核心,是坚持和耐心
巴菲特说:理解复利的力量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成功的投资需要时间、复利,等待和耐心。哪怕你投资正确,假如没有耐心,不懂得时间复利,一样看不到结满财富果实的那一天。
《认知觉醒》作者周岭说:大多数人一说到耐心,往往会联想到忍受无趣、承受痛苦 、咬牙坚持、硬扛到底。总之就是用意志力去对抗——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自己意志力不强。
通过对三重大脑的认识,我们已经了解:缺乏耐心,不过是人类的天性而已。那么该如何做才能拥有耐心呢?周岭提出了四个建议:
1、面对天性,放下思想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培养耐心,是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的。当我们觉察自己开始失去耐心的时候,我们需要温和地与自己 “体内的原始人”沟通,表达对他的理解。
2、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舒适和诱惑,是本能脑与情绪脑的最爱。所以明智的做法不是放弃舒适和诱惑,而是:让理智脑和原始脑、情绪脑沟通——温和地告诉它们:“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
3、面对问题,了解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学会理性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而已。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理智脑思考,会极大地提升耐心。
所以,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
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5.3%。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的坚持。
4、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面对困难之事,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放弃,而有的人却能够持之以恒呢?除了知晓前面提到的各种规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更擅长探索原理,会主动改变认知视角,来找到行动的意义和好处。当我们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会越强。
04 写在最后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呢?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按捺不住转投其他。
《哈利波特》里面,邓布利多校长对哈利说:在这人世当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选择,并不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真正面临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容易的。
其实,这也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