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像记忆摄影
影像记忆·住院部20楼的窗前

影像记忆·住院部20楼的窗前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1-07-23 21:20 被阅读0次

2021年4月-7月,江西省九江市

附属医院在城里的位置很好。老院区陈旧逼仄了些,新盖了一栋综合楼,令它又光鲜气派起来。老城区内的高楼不多,医院这座八九十米高的大楼更显得突兀挺拔。

在新大楼的二十层向外眺望,视野极佳。俯瞰,密布着新旧杂陈的楼房、日新月异的建筑工地和川流不息的行人与车辆。远眺,还有更好的风景。

在朝东朝北的窗口,能看到零零散散的运砂石的货船,慢吞吞地在黄色的江面上晃悠着。朝西窗户的风景最好,浓密的梧桐树将城中心的两汪绿色的湖水团团围住,湖边距离大楼也就几百米远。向南远眺,那是横亘高耸的庐山,晚上若是天气晴好,还能看到山上牯岭镇的灯光。

窗外的风景虽好,却少有人在这里张望。经常出现的是陪床的家属们,他们循着太阳的方向晾晒衣服,总是不吭声,面无表情,闷头做完事后,就回到病人的身边。

附属医院二十楼是烧伤与血管外科。这两个科室病人不多,重症率低,陪护与访客也比别处少很多,不像是肿瘤科室那样的凄凄惨惨,妇产科那样的吱吱哇哇。住院部楼层中这里算得上安静,只是偶有烧伤病人在换药时会发出几声嚎叫。

二十楼虽然安静,但这毕竟是医院。医院,没有挺好的地方。

烧伤与血管普外的特点是一部分病人很快可以痊愈出院,比如做个静脉曲张手术,一个星期就能回家。而有些病人的住院周期特别长,烧伤、褥疮皮肤的愈合少说一两个月,若是糖尿病足截肢,治愈更是遥遥无期。

很多病人就这么天天躺在病床,从冬天到春天,从春天又到夏天。生活无法自理,只能依靠药物支撑和家人照料。

谁也不知道哪天能结束,无论是医生,还是忍受痛苦的病人,还是无奈甚至绝望的家属。

病房里也有窗户,在卫生间,这些无法自理的病人无法靠近,再好的阳光,也照不到病床前。

来到二十楼走廊里看窗外的都是病人,他们或者挂着尿袋,老婆举着吊瓶。或者是拄着拐杖,儿子搀扶着。还有的就只能让人抱到轮椅上,女儿推出来。他们来到窗前后,都是平静地望着外面。

不知他们看到楼下的市井、长江、两湖和庐山,他们生活过、驻足过、游玩过的地方,心中是什么感受?他们也不会在窗口滞留太久,只是静静地待一会就回到病房。

甚至,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看不到楼下和远方,他们只能看到天,被玻璃、被疾病隔绝的天。

还想多写点,写不下去了。

在医院这么久,我慢慢理解到,人生就是如此,遇到什么就要接受什么,没人能左右命运,我们只能默默承受。

这就是生活。

父亲患病六个月,持续住院转院。入住附属医院后确诊癌症,经放疗及手术后竟得痊愈,今日出院。

特此为记。

相关文章

  • 影像记忆·住院部20楼的窗前

    2021年4月-7月,江西省九江市 附属医院在城里的位置很好。老院区陈旧逼仄了些,新盖了一栋综合楼,令它又光鲜气派...

  • 哈苏影像——窗前的风景

    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的风景。 大自然如此美丽,有谁会不热爱大她? 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雪都是画,生活中的酸、甜、苦、...

  • 影像记忆

    时间的记忆被无限拉长,在时间的长河里面,记忆中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洗刷,渐渐消失殆尽,看不到一丝残骸。 ...

  • 超声科乔迁新居,落户住院部二楼

    2018年5月4号始,瑞安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整体搬迁至住院部二楼,新的超声影像科整合了门诊超声和住院部超声,化解了之...

  • 从前的你,近来可好

    月光总是迷离 雨滴也甚是清晰 我坐在窗前 试着描摩岁月的痕迹 我总是觉得 那是一副适合搁置在记忆里的 帧帧影像 可...

  • 珍贵的影像记忆

    画匠笔中留下的珍贵记忆 我们的爷爷奶奶 从记事起我只看到奶奶的画像,我出生晚,奶奶去世早,所以没见过奶奶,我的童年...

  • 童年影像记忆

    童年是什么? 冰心说:“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 三毛说:“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张...

  • 影像记忆·停摆

    ​2020年3月,海南。 手表是上班才戴的 那天歇工,晚上摘下来,放在书柜一角 第二天,指针停了,日期定格在23 ...

  • 记忆,气味,影像

    这两天总莫名其妙地想起前段时间看的E.T外星人。 明明刚看的时候,甚至看完,我也没发现那个外星人和人类有什么共同点...

  • 影像记忆·“神鹰”的羽毛

    ​2014年7月,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天葬台 距离色达喇荣寺佛学院五公里的山上有座天葬台。它可能是藏区最大最豪华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像记忆·住院部20楼的窗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ip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