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7讲 中世纪波斯文学、阿拉伯文学
这两讲的内容是中东地区的文学,对于不了解这些区域的我来说,波斯和阿拉伯好像是同一个地方。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是这样的不同。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是中东的两个主要的民族。但是,波斯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其次他们的语系不同,波斯是印欧语系,阿拉伯人是闪含语系,所以波斯人和欧洲的人血缘要比阿拉伯人近的多。最后,信仰略有区别,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是阿拉伯人是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体,波斯人是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体,两者在教派发展史上有较大差异。
说完自己的困惑后,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两个地区的文学艺术。先来说中世纪的波斯文学。
波斯在古代是非常繁华的大国。他们的古画,主要画植物。那时的诗人呢,有许多。用木心的话来讲,那300年,天上许多诗星都散到波斯去了。虽然中世纪的波斯受到蒙古和阿拉伯的侵害,武功失败,但是文学却很成功。只不过波斯原始的诗不像中国的《诗经》能保留下来,都溃散了。
波斯第一大诗人——鲁达基,被称为“诗中之王”。另一位达恢恢,写过史诗。还有被称作波斯的荷马的菲尔多西,其词藻华丽,意象无与伦比,情诗也很出色。这几位是波斯文学黄金期之前的早期著名诗人。
下面的这几位,都是黄金时期的大诗人。或许曾未听过,但你读一读他们的诗,就明白知道有多美了。
《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28诗人达恢恢:
停留得太久了,我轻轻地想:走吧。
除非是一位贵宾,也许还可以停留。
然而井中的水,储得时日太长,
便要失去流性,甜味也没有了。
诗人菲尔多西:
我的头要是能偎靠在你胸前一夜,
它便要高扬到天空之上了;
我要把笔碎在水星的手指中,
我要把太阳的冠取来做奖品。
我的灵魂飞在九天之上,
高傲的土星还躺在我脚下,
啊,我真可怜那些爱我的人,
她们失望、悲苦,乃至死去,
如果你的美丽的嘴唇和眼睛成了我的。
关于纳绥尔·霍斯鲁的传说很多。相传他原是小国国王,后来被放逐,著散文体游记。思辨,好说理,热情,有勇气。
虽然上帝创造了母亲,胸乳和奶汁,
孩子却要自己来吮吸。
你的灵魂是一本书,
你的行为是书的字句:
除了妙语警句,不要写别的东西在你的灵魂上:
啊,兄弟,把美好的话写下来吧,因为笔是在你自己手中的。
诗,艺术,有波斯风,有中国风、法国风,但不要纠缠于地方色彩。可以有现实性、针对性、说理性,但不要沾沾自喜于反映时代,不要考虑艺术的时代和区域。
世界是通俗的、呆木的。艺术家打动这个世界,光凭艺术不够,凭什么呢?韵闻、轶事、半真半假的浪漫的传说(宗教要靠神话,历史要靠野史、外史,哲学要靠诡辩),说到底,艺术、宗教、历史、哲学,能够长流广传,都不是它们本身,而是本身之外的东西。
少年时读书多少,并不重要。古人说,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各位正是读书的好时节,丹青、全武、立伟,都在勤读,希望养成习惯。
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化的重心,悲观主义,是东方文化的重心;悲剧精神是阳刚的、男性的,悲观主义是阴柔的、回避现实的;西方酒神是狂欢,所谓酒神精神,东方人歌颂酒,是回避、厌世,离不开生活层面,从未上升到悲剧精神。
请注意,悲观、怀疑、颓废,始源是在东方,是中国、印度、波斯的智者、诗人,形成悲观怀疑的大气氛。西方的悲剧可不是主义,那是进取的、行动的,如《唐璜》、《曼弗雷德》、《该隐》、《哈姆雷特》、《浮士德》、《堂吉诃德》,十足男性。东方的悲观主义却流于消沉、颓废、阴柔、讳忌、回避。同样写饮酒,东方是借酒而忘忧、消愁,西方的酒神却是创造极乐、狂欢。
所以,东方没有狂欢节。魏晋和唐代那么多诗人、文士颂赞酒,没有一个人正面提出酒神精神。东方人写饮酒,说来说去还是在生活层次中盘旋。当然,现在看,悲剧精神并不能救西方人。东方呢,悲观主义早就没有。现代中国人不懂得悲观。
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所谓怀疑,悲观是个开场。然后是什么呢?西方没有完成。尼采刚刚开始叫起来:“一切重新估价。”但也才刚刚叫起来。
悲剧,简单地讲,是人与命运的抗争。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说对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