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彭泰來新樂府之《官征糧》
作品原文:
天昏野黑雞犬走,兒啼女哭呼阿母。縣官征糧至村口,丈夫適遠方,婦女奔空房。兩步一躓足且僵。吏怒呼,縣官來。大轎何峨峨,前趨後從轟如雷。糧吏點丁按糧籍,丁數少於官吏役。狐裘皂隸虎戴冠,繞村捉人人未還。捉人無人县官怒,丁男有妻捉妻去。系妻去,留空村。兒女哭,聲且吞。十十五五鐺披发登縣門。縣官休衙縣吏宿,明日前村拆大屋。
作者簡介:
彭泰來(1790-1868),肇慶市鼎湖區廣利鎮龍頭村人。字子大,號春洲,又號昨夢生,嘉慶癸酉拔貢。學使程圍仁許為粤東文科第一人。少以詩及古文辭,工詩,受知於翁方綱錢大听。天オ飊發,出入於少陵、昌黎、長吉、東坡、遺山諸家,無體不備,無美不臻,善為文,兼工隸草、篆刻,著有《詩義堂後集》、《昨夢齋文集》、《端溪金石錄》等書。又輯有《端人集》四卷。
作品簡評:
《新樂府七首》是彭泰來記時事詩的一組名作。筆者選讀其中四首。《官征糧》是其中第一首。《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所設立的音樂機關名稱。職掌搜集和整理民間和文人的詩歌,配以樂譜,供朝廷祭祀和宴會時唱奏。這類入樂的詩歌,和歷代文人採用樂府舊題的擬作、創作,後來都叫作樂府。於是由音樂機關名稱,衍變而成詩體名稱。首先唐代大詩人杜甫以樂府的形式,寫了著名的《三吏》、《三別》,來揭露其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成了不朽傑作,豐富了這一題材内容,為以後的發展,定了基礎。元和初,李紳作《樂府新題》二十首,後來白居易擴大範圈,創作了五十首,稱為《新樂府》、《新豐折臂翁》,便是這一組《新樂府》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傑作,這種《新樂府》體裁的特點,自居易在《新樂府・並序》中已有明確的說明:“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輕,欲見之者是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覈而實,欲採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白居易這個小序引言,對《新樂府》的句式、語言、意境和內容等作了全面論述,對創作這一體裁的詩作,有很大示範和啟迪。
彭氏這組新樂府完全是按白氏詩教來創作的。《官征糧》正是“為民而作,不是為文而作也”。意在揭露官府下征糧的惡劣行動,對糧民的無限同情,全詩二十三句,大體上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基本上是七字句,雜以三字句,五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收到句式多種變化,達到活潑自由的表現形式。詩的開頭三句,寫官吏下鄉征糧時情景,是一個“天昏地黑”夜晚,搞到全村不寧,雞飛狗走。有如柳宗元《捕蛇者說》文中景況一様:“悍吏之來吾鄉,叫嚣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接著下面三句:“丈夫適遠方⋯⋯兩步一躓足且僵”,寫某戶丈夫出門去了,只留下妻子在家,嚇得兩步並作一步,驚慌得足都被嚇直了,倒了下來。接著:“吏怒呼……繞村捉人人未還”六句,具體而形象地描繪糧吏的官威和差役們狐假虎威的形象。你看,這個縣官。坐著高大的轎子,前呼後擁,聲威如雷,隨從之多,令人可笑。“糧吏點丁按糧籍,丁數少於官吏役”,這兩旬寫得十分精彩,真是入木三分,刻劃下鄉征糧隊伍之龐大。“狐裘皂隸虎戴冠,繞村捉人人未還”,這班隨從,狐假虎威,敲詐勒索,通村挨家挨戶去捉人,可是人走空了,捉不到。接著從“捉人無人縣官怒⋯⋯”到結尾,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縣官捉人的醜態和狼狽到極點。“丁男有妻捉妻去”,這是甚麽法律?甚麼世道?丁男不在捉妻子,這簡直是強盜行為。結果弄至“留空村,兒女哭”,捉去一大串人“十十五五鋃鐺披发登縣門”,一五一十,帶著手鐐鋃鐺披发捉入縣衙,最後兩句揭露得更入木三分:“縣官休衙縣吏宿,明日前村拆大屋”。這是甚麽官,簡直是山賊草寇。彭氏這首《官征糧》和杜甫的《石豪吏》手法完全一樣,簡直一脈相承。詩人寫這組詩時,按詩譜云:“這時高要縣令為陳文炳”。按李光廷云:“文炳極貪虐,其詐取民財手法,滑稽奇譎,變幻不可思議,先生描寫盡致,趣極!勝說部”。評得好!說得痛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