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要看书名就能大致知道一本书是什么体裁的。
首先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很困惑,于是出于好奇,我买了!但是却一直被我搁置在书柜里,期间看了很多本书,一直没有拿起这本书,直到前天,心血来潮,开始读了起来……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了一本怎么读都读不完的书,因为大致上,我一直读不懂,读不进那本书,但亦或许是名家的书,我想再坚持一下 ,肯定是我才疏学浅,直至最后都没有读完,也并不喜欢那本书。
但内心很是失落,而后,就是在这个情形下,我读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是我第一次读毛姆先生的作品,但读完,我想我一定会再次拜读他其他的作品。
满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很少有人抬头看月亮我想这就是本书震撼世人的地方。
在现实中,很少有人抛下一切只为理想。人们总会被现实打败,像斯特里克兰这样的人,很少,但每个人却都像斯特里克兰一样有梦想。
很多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很多人,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活下去,至于怎么活下去,便不是那么重要。
记得在两年前,有一个朋友决定去北京追寻她的梦想,但却在去之前遭到了另一个朋友打击。
那个朋友告诉她,北京如何如何的不易,北京压力如何如何大,北京的租房多么多么昂贵,北京的生活消费多么多么大,之后还说到,一个女孩子没必要去大城市找虐,因为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回来。
但最终我的那位朋友还是没有一丝退缩,头也不回的冲去了北京,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不管困难多大,我只知道我要去北京,并且我能生存下去,最后还能赚到钱。
我是知道她的,从来,她都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喜欢的就一定会去坚持,并且会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今年是她去北京的第二年,不说过得有多好,但至少,她一个人生存了下来,实现了她的第一个目标。
未来,说不准,但无论她的未来怎样,她都比很多人敢,她敢去追梦,她敢去闯,就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想,其实当初那个一直给她打退堂鼓的朋友,志向也是想去北京看看的,可她没有勇气,于是她选择了放弃,但她看到别人比她勇敢,她觉得很不舒服……
我想,那是因为,自己没勇气去做的,也不喜欢别人去做吧!
这种心理,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心理学里最典型的心理罢了。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勇敢,那些不勇敢的人也没错,她们只不过选择了一种相对安逸的生活,没有那么多不确定性,也没有那么多起起伏伏而已。
我们并不批判那些选择了待在安全区的人,只是遗憾而已。
遗憾的是,如果因为害怕大城市、害怕承受不了大城市压力,而选择放弃梦想,那么这些人终究还是遗憾的吧!
我很佩服,也非常理解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人公,他留下了一切给妻儿,他觉得她们可以不用需要他,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去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那个扎根在心底的东西,你可以选择性看不到它,可它却一直在被滋养,慢慢长大,你不可以忽略它,哪怕你这辈子都没有实现它,它都是永远存在于你的心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