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遭遇的考验有点大。不紧盯、散放的后果,没料到这么麻烦,纠结中。
书写问题,老师提醒几次了,铅笔太粗、书面不整洁。我开始跟着看。这一盯,问题出来一堆:
一是坐姿。写个作业,身体能拧成S形,纠正快一周了,说完就忘,搞得我心头经常冒点小火苗。习惯一旦形成,真是难改啊。
二是字挤在一起。发现错了,要连擦好几个,几遍下来,页面脏了,纸张也擦破了。改起来同样慢。
三是不分段。从头到尾一堆完事。写一件事,要么车轱辘话来回说,要么是流水账:到了营地,我们先下车,去了厕所,然后就开始集合……后来我们就上车返回了。
还有一个现象:数学题,说明部分写好了“刻度”,到填空时用拼音“ke du”代替。说明当时是急着赶出来的,更谈不上审题了。这事发生了好几次。所以,做错的题,让他讲解时,发现没有真会,而是倒因为果,从结果开始发挥,四处乱说,想凑对问他的问题。
英语,单词拼写时,或者少一个、或者多一个字母。
其他的,说来也有点丧气。养鹦鹉,鹦鹉挂了;弹琴,开始腻味;养花草,养得水深火热;买的智能音箱、投递的小黄狗兴头一阵风就过了,小长跑坚持得朝三暮四,经常谈条件。
整洁、自理习惯没养成,这个可以等。阅读兴趣才头疼。班级发的龙币,有些通货膨胀。买东西需要大量的币,因为目标太远,现在没兴趣记录阅读存折去挣币了。
清晰地看到了这样下去的结果,我一下明白了:为什么传说中的三年级分化会那么严重。
方案
A
如果交给托管班,作业有大学生把关,错误肯定会减少,书写也能慢慢提高。托管班会求着他做作业、哄着他高兴的。想起了一句广告语——让进步看得见。这口号真是千锤百炼啊,太走心了。
但坐姿呢?习惯呢?再把磨蹭的毛病放大,更得不偿失。
看得见的结果,的确皆大欢喜。只是,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认真,如果不是消极后的迷途知返,家教依赖症之下,自立和自主性上有了耐药性,以后只有家教才能提分,恐怕就停不下来了。
B
自己看管,又不能把孩子的天性给压抑太厉害,对大人真是考验。
感受有两点:
一是反观自身,会察觉错误的真正根源。
担心自己的缺点在他那里放大,还真就是这样。班级微信群里老师发通知,自己不能习惯地仔细阅读,倾向于一目十行草草了事,结果他这里就出了问题。看手机,时间控制不好,影响也在形成。
二是情绪控制
网上那么多辅导孩子的段子,千方百计后来成了千仇万恨,父慈子孝变成了鸡飞狗跳。为安全和心情起见,去罗辑思维听了“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的讲座,大有收获。
作为一种不过脑子思考的本能反应,情绪失控源于低等的原始脑区。研究说,不要说大人在情绪表达上根本不比孩子强,就是和动物相比,也没有强到哪里去!惊呆了……都忙着追求成功学原理,最不济也要喝些鸡汤,谁知把情绪管理给遗漏了。
从本质上说,决定生活质量和平均分的,恰恰是底线,不是波峰。而且,人在波谷时的自控和情绪教养,直接决定着反弹的时长和后劲。这算是看管孩子的收获。
作业
从习惯着手的话,语文的理解、书写、表达是起点,会把数学和英语带起来。没想到,写作现在就开始了。
第一篇是看图说话。观察和描写的顺序、人称、想象都具有开放性。同样这幅图,到了三年级,可以用来练英语口语。
1.jpg和他讨论后发现,小孩子其实不小,完全懂里面的意思(就是差点被他带偏了。因为他对火车的现状是否合理更感兴趣,思路给拉回来老费劲了,哈哈。)写不出来细腻的情感,口头叙述清楚就够了。
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