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的第四代消费时代来临了吗? ——《第四代消费时代》读后感论点

中国的第四代消费时代来临了吗? ——《第四代消费时代》读后感论点

作者: 柳月弯刀 | 来源:发表于2021-11-13 21:59 被阅读0次

    这本书买过来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动,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变化,我对消费领域的一些变化越来越引起思考,有意无意的关注,也跟自己的工作重点的变化重点有关,我从一个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变成好像紧跟时代的“弄潮儿”,每天好似在风口浪尖前面讨饭吃,有句笑话:“假如哪一天不关注国家新闻、一线头条、最新动向,我们就像淘汰了”。还别说,在信息化透明的今天,确实有这么严重,比如白天发生的事,晚上在一个群里聊天或朋友打电话来,问到今天哪里出现了1个疫情病例,是什么感染源来的,或是今天某某大主播重大活动一天的销售额是85亿,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作为在市场一线工作的我们,如果不知道的话,一时是语塞,在知情者眼里,你就是落后了,这个也不知道(苦笑)。

    本书总共265页,如果说之前是无意中买来的话,到手后也就是随意的翻了一遍,实话说,今天我就是呆头呆脑认真的拜读了75页,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或许你会觉得我看书太慢了吧)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刚看了一下书尾,本书从2014年在国内出版,截止今年1月已经是18次印刷,按这样的时间初步推算,大概平均每次出版3次之多。可见此书在市场上的欢迎度不低啊。或许因为我是做渠道人的原因,对于消费领域的深度或专精了解不够吧,今天起兴阅读,也是因为昨晚与老孙沟通“新渠道”到凌晨快四点钟的原因,让我不得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当前的消费状况与未来新消费的动向,这本书是我的首选了。作为一个资深的渠道营销人,我们深知好的渠道是基于消费的需求之上的。

    边看边思考的过程中,让我不断联想到中国目前的消费现状,好像与日本战后的第二消费时代、第三消费时代的路径惊人的相似,乃至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消费时代,虽然可能日本提前二十多年就进入了第四消费时代,而中国的高速增长与互联网化的推动发展,也赶在了这个节奏紧随其后。下面就我所看到的内容分享如下:

    在日本始于1912年-1941年的第一消费社会暂且不说,但从1945年-1974年的日本第二消费时代,也是经过了1929年的世界大恐慌和1945年日本战败,和战时、战后的匮乏生活,日本迅速的完成了复兴,随之迎来的则是经济高速增长期。在日本发生了这几件全国性的大事,也把日本在这个阶段的消费拉到了一定的高潮。

    1950年,举办了“美国博览会”,代表了日本人对于美式生活方式的憧憬

    1960年,日本公布了收入倍增政策

    1964年,承办东京奥运会

    1968年,成为继美国之后的GDP经济强国

    1970年,又举办了大阪世博会

    1972年,承办札幌冬奥会

    对比中国,1945年中国还在内战中,直到1949年10月1日共产党人正式成立新中国,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之后才开始战后重建工作,从一穷二白、破败不堪的社会、经济现状中一步步走出来,工业、农业、商业等等一系列工作从零开始才慢慢建设起来。

    从第一代领导人交棒直到第二代接轨,其中还经历了抗美援朝和中印自卫反击战等几场战争,这个过程我们足足花了三十多年的修复、完善和经济的正常化建设,截止到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式落实,这才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伟大转折。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还处于物资匮乏状态,而截止到1974年的日本第二消费时代从东京等大城市,逐步扩大到了全国范围。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批量生产商在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是第二消费时代的最大特征。正是由于近代工业化在日本的真正发展,批量生产商品逐渐普及到了生活的各个脚落。

    有一组数据很特别:

    丰田花冠汽车的发售从1966年开始,这一年汽车加速普及,也被称作“私家车元年”。截止到2001年的33年间,花冠始终保持着日本国内销量第一的成绩,累计销售量超过3500辆,这就像后来在中国市场上持续畅销的“大众汽车”。

    顺便说一下,1945年日本汽车保有量仅为14.4万辆,截止到1975年达到了2914万辆,整整翻了200多倍,再到此后15年的1990年更是达到了6050万辆。而此时的中国直到1978年,汽车年产量不到15万辆,其中轿车不到3000辆,全国民用汽车拥有总量不足136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千分之三点五,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这时候的消费主要单位是由夫妻和两个孩子所组成的小家庭。

    下面就来说说日本从第二消费社会到第三消费社会的变化,同时也与社会当时的现状做个对比,让我们也更清楚自己所处的消费时代与发展现状。

    主要有五个变化:

    1、从家族到个人的变化(原来一家一台电器,变成了一人一台)

    2、从物质到服务的变化(从硬性功能的要求上升到软性服务的要求)

    3、由量到质的变化(从批量生产产品到高档消费、名牌商品)

    4、从理性、方便到感性和个性化需求的变化

    5、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的变化(更偏重职业化需求与形象等)

    综合说明一下,相当于是在日本的第二消费时代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为最高原则。生产指的是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不注重个性化,当时逐渐普及的产品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因此消费者并不刻意追求商品的个性及设计等方面,只是单纯地购物,别人家有什么自己家也有就足够了。所以第二消费时代消费的最大特征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这个时代也是日本那个时期核心家庭逐渐增多的时代,由于年轻的家庭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要换新的东西,那么就必然会买车买房,催生很多家庭中与孩子与生活相关的产品,自然买的东西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通过消费,经济得以发展,日本那时候所说的婴儿潮就是从那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时候他们的年龄是1963年-1969年,有点我们现在说的90后,即1990年-1995年的新消费主力人群,这中间相隔差不多就是30年的区别啊!

    好了,我们再往下来分析和梳理,看看还能得出什么别的结论。

    婴儿潮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长大,他们就开始步入了第三消费时代了,这对于第二消费时代是理所当然的整齐划一的消费活动,不协调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进行更具有个性的消费。

    第三消费社会的初期也就是197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还专门以《消费者已经变了》为题出版了一本书。其中有一段调查研究报告是这样写的:在“丰富物质”、“俭朴生活”、“忠于自己”等30个选项里,让人们选择希望以后能够过上的生活,“健康并且物质精神都丰富的生活”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自由发挥”,也就是说重视个性并将其展现出来,不被流行趋势、大众媒体等所摆布了,打造符合自己喜好的生活方式。这样也就拉开了序幕:真正新的强调个性的时代——第三消费时代的到来。

    其实日本战后所谓的黄金时期主要就是从东京奥运会的前一年1963年到大阪世博会的1970年

    对应来分析一下这时候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世界人民的眼光拉到了中国,一时间东方文明迎来了新的曙光,从此之后很多世界公民来中国旅居、移民,选择在中国长期生活,慢慢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饮食和环境等等。接着就是2010年的广州亚亚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等,一系列带有国际符号的大型活动来到了中国,这时候我们的消费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物资匮乏、工业欠发展的国家逐步变成物资丰盛的国家,也慢慢从世界第三经济体向第二经济体迈进,此时的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对亚非国家的支援、支持,欲显大国实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战略思想,寻求的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路。

    从时间轴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与日本的差距,同时也可以分析出中国在自由经济的带动与市场消费经济的促进下,我们的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但也同样适用于日本消费发展的第二、第三到第四消费时代的脉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众的分裂,第三消费时代慢慢逐渐就走向了感性与适合自我的时代,感性欲求的提高,指的是对目前拥有的不满足,对和大家都一样的不满意,所以想要新的东西的方面来说,还是可以创造出无止境的需求。从而也诞生了分众和阶层消费的出现,好比我们现在的90后消费、新中产消费等,和2010年到2020年在中国的新消费领域的升级变化。

    关于这本书今天阅读后分享的内容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的评论与互动。

    这本著作因作者背景的重要性说明如下:

    作者名为三浦展,1958年生,1986年成为市场分析杂志《穿越》的主编,1990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1999年成立文化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城市规划等,被誉为“日本趋势预测大师”,日本畅销书作者,经典著作有《极简主义者的崛起》《下流社会》等。

    难得作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优势,分析并写出了这样的社会总结和对消费结构的梳理,对中国过去和现阶段的新消费形态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借鉴与参考素材,从日本国的消费历史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可预判出中国现在乃至未来消费的新动向、新趋势。

    欲知后续如何,敬请关注下回分解,我是IP商业煅造师柳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的第四代消费时代来临了吗? ——《第四代消费时代》读后感论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oz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