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武”为谥号的君王都不简单,秦武公自然也不例外。秦武公对秦国最大的贡献是:一上台就荡平“三父之乱”,铲除权臣,将秦国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于此来讲,他是救了秦国,挽救了秦国命运的,当然,他的功绩还不止这些。
既然谥号为武,那他的武功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武功并不是武林高手的那种武功,而是开疆拓土的成绩。
秦武公的父亲,秦宪(宁)公时期,秦国仅仅占领过由戎狄盘踞的西安 ,而秦武公的成绩要比他父亲好得多,在平定三父之乱,整顿朝纲之后,便立刻马不停蹄的开始向东发展,先后征服了绵诸、邶(念“贝”)戎、冀戎、义渠戎、翟、貘等盘踞在关中的少数民族,把他们的领地纳入版图,将秦国的势力发展到关中的渭水流域。
除此之外,还首次开创县制,为以后秦对天下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蓝本。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在位二十年而崩,临死之前,还舍弃自己的儿子嬴白,将君位传给同他一样英明的弟弟秦德公。
于此可见,秦武公为了秦国大约也是大公无私的,为了秦国也费尽了心思,秦国也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改三父之乱带来的颓势,从此又开始蒸蒸日上。
秦武公功业如此,本来也该算个完人,可遗憾的是,到了暮年,也就是即将故去的时候,他居然在秦国首倡了一向制度,而这项制度,非但把秦国给害的够呛,即便到了现在,也是饱受诟病的。
那么,他首倡了什么制度呢?
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说起来非常残忍,这项制度就是用活人殉葬,简称“活人殉”,殉葬制度始于商代,以前都是杀殉,就是杀死殉葬者或者让殉葬者自杀,再将他们和墓主埋在一起。
可秦武公不简单,因为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会随鲜血流出,所以干脆首倡了活人殉,秦国的活人殉就是从他开始的。
这得有多么残忍那。
也许生性热闹的秦武公生怕到那边以后太过冷清,所以去世之后,一下子就拉过去六十六人,可问题是,这六十六个殉葬者不是普通人,都是秦国需要的人才,在他们正准备为秦国的发展谋划尽力的时候,就被秦武公首倡的一项制度残忍的终止了生命。
秦武公死后,活人殉就一代代传了下去,最厉害的秦穆公,死了以后,一下子活人殉了一百七十七人,是秦国历史上殉葬人数最多的一位,而这一百七十七人当中,就有当时很有名的贤才——子车氏三良。
子车氏三良殉葬之后,老秦人是很心疼的,所以在《黄鸟》之中反复咏叹: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由此可见,老秦人是多么痛惜这些被活人殉的人才啊,君王如此,大臣自然也跟着照办,结果只能造成大量的人力损失,这对僻处西垂,本来就人口稀少的秦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更何况,秦国本来人才就很少,君王死后,还要拉人才殉葬,秦国能不衰弱下去吗?
从这个层面讲,秦武公首倡的活人殉制,非但带来残暴之名,还埋下了秦国衰弱的种子,可真是把秦国给害苦了。
所以活人殉制直到现在,也是饱受诟病的。
秦武公就这样矛盾,一方面因其文治武功救了秦国,让秦国走向富强;另一方面,因其首倡的活人殉,又害了秦国,为秦国以后的衰弱埋下种子。
他做人就是这么矛盾,不过,对古代的君王,只要大体上过得去即可,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