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过来啥也没想,突然就意识到为什么昨天那个问我看的什么书的人那么令我反感了。已知:
1. 人最容易反感的是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
2. 昨天那人问我看的什么书,我跟他说之后,他试图用”self-help”这个概念进行总结
3. 我告诉他不是这样,讲了个大概之后,他稍微笑了一下
4. 2和3让我觉得不真诚,不是真的对书感兴趣,那还问啥?浪费彼此的时间嘛。这时候笑,感觉好像在说“嘿嘿,我就随便问问打发时间,没想到你还真的认真回答了,真傻,我真聪明”。其实自己啥也没得到,并不聪明。我能知道不是因为我观察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自己以前也会这样。
5. 而且也让我觉得好像他并不认可我在这本书的话题上相对于他而言的权威
6. 每个人都有能教另一个人的地方,问一个人问题就应该是认可这个人在这方面的相对权威,不然问了干嘛?
7. 那人的提问和后续表现,让我想起我学生时代为了向别人表现自己学得深,故意提一些困难的问题,对于回答却不很重视。
8. 那人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游手好闲、缺乏自我、缺乏独处能力,不得不依附于群体,讲一些轻松、扯淡的话来打发时间。这一点并不让我想起自己,我缺点再多,这一条好像扣不上来。但这一条让我想起我爸,人来疯,人多的时候就瞎提问制造气氛,是出于这个目的提问的。所以问的都不是真的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都只是一时图个热闹,过后啥都忘了,自己也根本没有长进。就算是平静的时候的提问,也不是真心想知道回答,而是图一个新鲜感,“这个东西好奇怪啊”带来的刺激。因此提问得越多,思维越是封闭;如果思维打开,接受新鲜观念,就无法体验这种新鲜感了。
所以结论就是不要没事瞎问,问就要问对自己有用的,别人愿意讲的,讲了自己能明白的。
如果不懂不要主动概括别人的话,纯粹把别人的回答记下来、之后自己拿去研究是更好的。
更好的提问者,都是在理解了前一个回答之后,对于其中的概念进一步提问。如果问了一个问题,别人给出回答,不对回答做任何引用,直接提下一个问题,那别人就会觉得上一个问题白回答了。
提问前要想明白为什么想知道,也要做一些功课。
如果把别人认真的回答不以为然,当作是消遣或者搞笑的东西,就会招人反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