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乐于助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敢于付出。这些生活中的好人,是“付出者”。
我们都爱付出者,也想成为付出者。可是,我们怕遇到获取者,怕获取者不停地让付出者付出,不停地向付出者索取,以至于付出者入不敷出,惮尽力竭。当一个付出者,被获取者索取的时候,我们会笑这位付出者是“傻子”,甚至认为他们懦弱。
可是,付出者心里也备受煎熬。他们心里能感受到获取者的贪婪和强势,也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那样下去了,可是就是说不出口,他们难以对别人说“NO”或者争取自己的利益的要求。付出者本性如此。
有没有解决办法呢?有。
当别人再三提出索取式请求的时候,我们强调这件事对于他人的利益,而非对自己利益的关注。例如,在职场上想提高薪水,如何向老板提出来。一种提法,可能提自己将来的潜力;另一种是,假如自己提不出口,可以说自己提高薪水是为了自己的家庭,或者为了将来更好地为公司做贡献。
把自己当作一个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的代理人,而不是为了自己去争取利益。心理学上将这称之为“关系性解释”。当付出者为了别人代言时,他们推进别人的诉求就在推进自己的诉求,别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了。另外,这也维持了他们作为付出者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上付出者变得果敢而且体面。
另外,付出者可以换位思考。
付出者与获取者的思维差别:获取者努力从固定大小的蛋糕分得更多;付出者是先将蛋糕变得更大,然后每个人可以分得更多。
换位思考,让付出者关注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不停地关注对方的利益。他们倾向于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将蛋糕做大,从而既让别人也得到自己的利益,也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甚至收获更多。
是不是很巧妙?
当生活中,我们遇到贪得无厌的获取者的时候,我们可能总是破口大骂,期待用道德力量去约束别人。不过,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不违法,很少人会退让的,特别是在谈判中。这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运用上面的两个技巧,可能会找到创新性的解决办法,最后大家都很愉快。
以上内容来自书籍《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很多人第一次进入社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向长辈们或者已经进入社会的人士寻求建议。我想这本书,都把他们大部分的精华都写在里面了,而且是通过各种科学实验来验证过来的。
而且, 这本书不会教我们不停地索取、激进,或者大的公司提出的狼性,而是教我们创造价值,将蛋糕做大,最后大家都获得很大的一块。
人是有弱点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去承认它,也要去找一种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