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曰,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又说,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佛性每人都本自具足,只因烦恼尘劳不得显现,如能用般若观照一切,不住于相,就能见性。
在修正佛法的过程中,六祖指出了禅宗的几大要领。《坛经》上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念是念着于境,对一些境界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无相者,实相无相。行者要能离一切相,不取一切相,才能证得清净法性;无住者,在念念中不思前境,在诸法上念念不住。心不住在境上,是为无住。
基于这些前提,禅者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不取不舍的无着生活,因为他们不住于相,始终过着极为简单俭朴的生活。禅者的修道就是在简朴的生活中,在日常作务中,他们从吃饭,穿衣,种田,采茶,扫地,砍柴,锄草中去体会道。因此,当你问禅师们如何修道时,他会告诉你吃饭穿衣不同我们一般人,凡人吃饭不好好吃,挑挑拣拣,睡觉不好好睡,百般思想,辗转反侧。而禅者则吃不住吃相,穿不住穿相,处处随缘,处处自在。
不住相能解脱生命的痛苦,《心经》上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去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皆空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