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效教学》第四章——教学准备

《有效教学》第四章——教学准备

作者: 橘子先生_0589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22:32 被阅读0次

    第一节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

    学习目标是教学灵魂按,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教师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

    * 教育目标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学习目标。教师必须弄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下位目标。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教师可以了解该知识点在某个学段的学习要求。其次是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并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最后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

    二、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 教师需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就、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 将课程标准分解成各学期、各单元、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对应关系中有三种情形: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 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替代策略、拆解策略、组合策略。拆解策略是把一个学习目标分解为更小的学习目标,而组合策略则把几个小的学习目标聚合为一个大的学习目标。

    * 课程标准的分解的程序:第一步,寻找关键词,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的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的修饰词。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第三步,形成剖析图。教师应依据教学经验与专业素养,将所展开的概念聚焦到最适合学生学习、最能满足学生需求并能适合自己的教学的重要概念上。

    三、叙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叙写还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变现程度。

    *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一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第二节 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一、确保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 评价目标的主题与学习目标对应的主题是一样的,这些主题都来自于课程标准。完成评价任务所需的认知要求与学习目标的要求是一样的,即它们在期望学生“应当知道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目标上匹配的。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因此教师必须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制定确切的评价方法。学习目标融合于评价与学习活动整合之中。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1、试题的编制:常见试题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试题的两大类。

    2、试题编制的原则:是非题的命题数应把握的原则是:是与非的题数应大致相等,且应随机排列;选择题的命题原则是:每题所列的答案数目应该一致,以四或五个为宜;每题列的答案以简单为宜;匹配题的命题原则是:要在相似的范围内选择问题和答案;把问题和答案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别排列,答案要简明,最后放在右边;分类题的命题原则是:措辞明确,确保所出每个词或每句话只可归入一个类别。

    三、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 表现性任务是让学生参与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实际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表现性技能,简要地说,就是用来直接观察和评价学生操作的任务。

    *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原则:任务题材宜均匀分布,且应包括教材的重要部分;任务本身或任务设计能复制在现实情况下检验人们知识和能力的情境;需要判断和创新;要求学生“做中学”,要求学生变现出一定的探索行为;重复或模仿成人接受“检验”的工作场所、公民生活和个人生活等背景;评价学生能否有效地使用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允许适当的机会排练、实践、查阅资料,得到关于其表现及其作品的反馈,并能使表现和作品更加完善。

    第三节 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一、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评价任务的关系

    * 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有相应的评价任务跟进。我们就要设计学习活动,以落实评价任务,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目标所期望的行为。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英语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 学习活动内容:关于教材的处理

    一般说来,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此科目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的最低要求。课程标准规定了各科目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的内容和基本标准。

    * 处理教材的策略

    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处理教材,具体而言,有这样五种教材内容改进策略

    1.增:新加内容;2,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3.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4.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内容;5.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创立全新的框架结构。

    * 学习活动组织:以座位安排为例

    对于事实层次目标的学习活动,全班活动方式比较合适;对于社会性态度与合作技能的学习,分组活动方式比较合适。

    座位的安排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

    第四节 编写课程教学方案

    一、《课程纲要》的编写

    * 编制《课程纲要》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 《课程纲要》构成的要素: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2.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二、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为课堂教学而准备的书面计划,实际上,教案是个人化、情境化的产物,它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情境而有所不同。

    【感悟】本章写了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讲述了《课程纲要》与教案的写法。我知道了教学准备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充分地考虑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要充分地设计好课程标准、教学、学习与评价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教学》第四章——教学准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rc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