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因何而生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14:30 被阅读0次

              我们都说:教学要有效果!那么,有效教学产生的关键是什么呢?

            “有效教学始于学生原有知识”,这是人类新兴学科——学习科学第二辑丛书《人是如何学习的》总序中所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

            这一教育理念指明了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是否会有效,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必须充分接纳学生的原有知识、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必须根据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程度来进行。否则就会不切学生实际,达不到有效教学效果,教学活动偏离学生能力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

            这就是备课要“备好学生”的根本依据,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教师的“教”不建立在学生能怎样“学”、能“理解”多少的基础上,那么教和学就是脱离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挫败感、造成厌学,最后学生进入到麻木、无所谓的状态,彻底失去应有的学习期望和兴趣。我们不妨试想:一个学生整天在听一位老师讲解自己压根听不懂的知识,那该是何等的“遭罪”。

            所以,我们的教必须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即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和难度,也不为过,至少我们顾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顾及了学生所能达到的极限,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也正因为有效教学必须要这一条教育理念,而班上学生原有知识又参差不齐,会影响教师的有效教学实现,所以会出现“择校”、“择班”的不良现象。那怕国家三令五声严厉禁止,但众多地区、学校依然“屡教不改”。要达到十全十美的均衡,我想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原来“尖子班”的叫法太过于明显,就把班级分为一分部、二分部,或者叫A班、B班,再不行就叫“实验班”,难不成不允许学校“实验性”教学?这一切都源于“有效教学与学生原有知识紧密相关”,班级学生差距越大,越不容易发生有效教学。

            有时候,我觉得很困惑,即便不按学生原有知识的差距来分班,但到同一个班级老师也要对全班原有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啊,要不然“一个模子”教下去学生都能接受吗?作业也要按照A、B、C的层次来布置。其实,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所提出的“不论在任何教学环境下要教学变得有效就必须接纳学生的原有知识。”

            然而,到班级中才把原有知识差距很大的学生因材施教地进行有效教学,这其中的难度、利弊可想而知。比如,在众多硬件条件欠缺的学校,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学生的原有知识来进行教学,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努力去争取创造条件减少大班额,但那怕每个报只留有五十多名学生,要了解五十多名学生的原有知识差异地教学,这是何等的不易。何况,这类学校班级人数何止才五十多。

            正如,谢云老师所言:当班级人数超过三十人,老师的精力就会从关注个体转向关注秩序。

            因此,要更好地构建有效教学,小班额也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途径。否则,要全面顾及学生原有知识地进行有效教学就会是“纸上谈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教学因何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ff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