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染浮生
没结婚前,我一直狭隘的以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总想着等有了孩子以后,把孩子往学校里一扔,自己就逃之大吉了,啥也影响不到自己。
倒也不是我不负责任,而是我小时候就是囫囵着长大的,别说有人管教育了,上大学之前,我连早饭都没吃过。以至于我现在养成了,早饭吃的很少,晚饭吃的很撑的坏习惯。
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我小的时候爹妈最常说的是,要听老师的话。去开家长会跟老师说,孩子不听话,该打就打。
哪知我还没来的及享受这份家长的威慑,教育的风已经吹向了别处。
不能打骂孩子,要对孩子包容,赏识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父母好像失去了某种教育权威,考验父母水平的时候彻底来了。
因为有了孩子,才知道教育原来是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而且讲究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然后我明显感觉到,跟不上孩子迅速发展的小脑袋了,只能东拼西凑的去学习,去检讨,去发现更好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做作业经常做到晚上9:30-10:00,之前我站在家长的高台上,一直气愤的给她归咎于拖延,磨蹭的毛病。
昨晚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写作业的情形,时光流转,不变的是那个大半夜还在写作业的女孩,换成了我的女儿了。
很多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也经常写到大半夜,妈妈当年也很心疼我学习这么累。
现在反思起来,我当年之所以写那么晚。有一个很直白的答案就是我属于比较笨的但是还想要去做的人。
做到那么晚的原因有3点,
1. 我经常没听清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抄写遍数记不清。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作业做的又是很晚,我妈很怀疑,带我去找同学问作业。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大冬天跑到同学家后窗去喊人家,同学已经睡了但还没睡实,她告诉我写3遍,我竟然写了30遍……
2.我记忆方面是可以的,虽到不了过目不忘,但是这块不拉后腿。
所以做只是跟记忆方面有关的学习,相对轻松些。
但是学习是大脑发展的综合体现,我的逻辑思考方面就很差,这就是为什么只考纯记忆,我没问题。但是题目涉及到拐弯,我就大脑空白了。
3.我虽然学习上整体应对起来并不轻松,但是还不甘心放弃,不甘心放弃却又苦于能力有限,所以就会有求而不得的苦闷。
我闺女又完美复刻了我当年的问题。
老师布置的作业拿捏不准内容和抄写遍数。
背诵方面相对较快,但是涉及到思考逻辑需要转弯的部分,比较吃力。
虽然心里愿意学,但是学的越来越不轻松,也没有好的考试结果去强化她的学习动力,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知道作业要做,但是反馈结果没有那个好,我们说话也难免急躁数落,更降低了她的自信和积极性。
以前常听学习好的父母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孩子在学校的时候作业就已经做完了。
我当时很不以为然,觉得作业做的好,做的快有什么了不起的。
现在才想明白,作业做的好,说明孩子的思考记忆大脑的综合能力是很棒的。学习虽然考验持久力,但更多的可能是考验的脑力。
上学时的孩子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学习好,应对学习比较轻松。
第二种是学习差,虽然应对学习不太行,但有些孩子情商不错,耐挫力较强,为人比较灵活。
第三种是学习不拔尖,因为愿意学习,但是又局限于能力,所以是中间比较老实但是学习又比较累的中间人。
我闺女现在就是这个第三种人。
接下来,为了孩子自信的建立和保持,我不能总是强化孩子目前弱的部分,要强化孩子比较擅长占优势的部分去表扬,建立她优势方面的自信。
让她明白我们只是有一些科目不是很擅长,但不是所有的都不行,为她以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立一个标杆,不要因为不擅长的方面,就把自己全盘否定。
再就是遵循她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对于考验大脑思考逻辑不太擅长的方面,不断重复讲解不会的题目,但是不要妄想,她很快就能掌握,我的重复只是加快她的理解和认识,并不能让她很快就掌握和运用。
教育之路还很长,我跟孩子都磕磕碰碰的走在路上。
妈妈也许不善教育,但爱你之心拳拳,只盼你能健康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14473/001b426d58196f5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