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小树临风刘祥波 | 来源:发表于2019-11-03 19:40 被阅读0次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

    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的应用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通过两年来的实践真正感受到了它的一些好处,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原来我们的常规教学是老师一言堂,学生难免听够了,思想开起小差来,致使效率低下,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样变换的学习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我们的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充满了活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解放了老师,成全了学生

    原来的教学,我们老师占据讲台的位置,生怕学生不会,一节课下来滔滔不绝,讲个没玩,累的够呛,结果学生还是没会,其实是我们关上了学生的嘴巴,限定了他们的思维。而小组合作学习让老师由台前退到幕后,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先是自学,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极大地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然后生生间相互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会倾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班级管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集体荣誉感很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

    为什么学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好处在哪里?

    新课改,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额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多动脑子,多学习

          怎样进行小组建设?

    1.  确定小组规模。

    科学研究以及实践的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在3-5人之间。我们班一共有45名学生,由于我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较少,缺乏可以胜任组长的人选,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将我们班分成7个小组,其中五个6人小组,两个小组有7人。

    2.  进行小组划分。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由一个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2-3个中等水平的学生,还有1-2个比较差的学生组成。每一个小组我都安排了一个比较认真负责、平时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好领头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我班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较多,我按照平时的作业、测验的情况并与各科老师商量过后,把这些学生平均安排在每个小组。我们尽可能的安排一名比较好的学生与一名较差的学生同坐,这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小组互助。

    并且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并安排发言顺序;“记录人”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人”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至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我采取轮流制,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发言,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避免出现有学生“搭车”现象。

    3.小组座位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一个小组效率不高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例如,一个学生离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地沟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

    我们决定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式座次”。 在过去,我们的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一半的学生始终背对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安静、迅速地转过身子。突然之间转过180度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课堂效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避免这种问题的座次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我们所提到的““方阵式座次””

    沙发 ljalang

    2016-11-27 00:50:41

    这种“方阵式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但同时也出现了弊端。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因为座位间距离靠近了,讲起话来变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也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也较多了等情况。所以在平时上课时,我都会要求学生全部面朝黑板、面朝老师坐端正,在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才面对你的组员“围围坐”,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像原来一样跟随老师认真听课,也能减少讲话开小差的机会。在做到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时,如测验等,我就会让学生把桌椅拉开,一个个分开来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3.  小组长的选择与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与培养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凡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小组,小组活动时不仅积极主动,效果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的作业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如果小组长不负责任,小组活动组织得不好,小组长就得不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小组内部松松散散,整个小组完成作业时也是拖拖拉拉。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小组长往往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培养。

    一名优秀的组长,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些简单的抄写、默写作业就能由组长去帮助批改,这样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去进行更多有效的教学。

    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组长沙龙”制度。我决定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对于一些不好不积极的现象也给与及时的批评。希望让每个组长甚至组员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小组乃至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密切了组长的交流学习,也真正实现了班级的自主管理。这个计划才刚开始在班级中实施,希望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时,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为配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也有必要建立以合作小组为基础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现在我们正处于探索阶段。而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某一节课,某一周所能完成的目标。它需要我们再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合作学习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迎合课改,不分析实际随便套用,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靠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迷茫于新课程的我,慢慢已经找到了航灯。我深深体会到:虽然已是春风拂面,但脚下却是荆棘万千。有泪可落,但并不伤心;脚踩荆棘,但并不难过。

    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文/小希

    摘要: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 合作学习; 生生互动

    显示大图

    一、 背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集体观念的教育;重学生独立思考,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重师生的纵向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中国有一句俗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语言沟通能力较差。在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与此一致,新课程也体现了诸如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民主与法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的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实施改革中提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一、 实施框架构想

    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个体竞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积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习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采取一些策略: ①、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为了发挥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差生可以在优生的个别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又如为了合作过程中便于沟通,易于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然群体采取自由组合的方法,这样,学生合作的兴趣大,学习的效果好。再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子课题,指定几个学习小组分别承担。 ②、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老师或伙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③、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应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针对性地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则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sl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