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至今不知道死活的猫—“薛定谔的猫”,薛定谔写了一本书叫《生命是什么》。他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写,写得稍微难一点,大概的意思是说生命是一个负熵过程,万物会归于虚无。这个熵意思是在于你一直要做功,否则这个系统就会乱。它是强调通过大分子的有序性来克服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性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生命。
1970年的时候,数论发展成了离散体系,认为生命是一个离散体系,但他是一个有范围性离散体系。化学的角度看,生命其实更多的是一些生化反应的组合。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描述,数学的本质是由我们的某种语言写出来。
所以经典的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统一在量子上,化学统一在元素上,生命统一在DNA上。但DNA本身拆开了,就是一群元素,按照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所进行的组合。
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可以感觉到无机和有机之间分类的一个东西,生命天然有一个叫亲生命性。什么意思你呢?你看到活的东西就会高兴,因为它活着就意味着你可能活着。当然我们也可以亲自然性,但是我喜欢的自然,我们喜欢的资源更多的是充满了的生气盎然的那个自然。生命是可以感知到有机和无机之间界限的类群。只不过有了人类这个生命之后,它在于常规的我们称之为植物和动物感知之外,我们又多了很多的观感,如果我们用六识去讲的话,就是在眼耳鼻舌身之外我们又多了意,所以才会有色声香味触法。但是植物一样有这些功能,只不过它是散布在不同的植物当中,而且我们发现的证据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的意和法,是人把自己高于其他生命之中所剥离出来的一个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你愈发的去觉得你研究的这些所谓的物种越多,比如说哺乳动物就5000种,研究明白之后会发现,鼹鼠不得癌症,大象也不得癌症,你会发现原来人还是挺渺小的。再向外扩展,又知道可以没有性别,原来这个鱼三十度的时候是公的,二十八度就是母的,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自己跟自己交配啊,原来有些蜥蜴可以处女生殖啊,想着想着自己就怀孕了,蜥蜴可以通过自己的卵子进行孤雌生殖的。这在植物界是太普通不过的现象,动物界只不过就只有这一个例子。所以你就觉得人越来越渺小,你会觉得你就是一个物种,你非常简单,你别把自己当成那么高深。
生命其实是在演化,不是进化也不是退化。所以严复翻译的最准确《天演论》。达尔文讲的是“更适者生存”而不是“最适者生存”,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最适,你变我变天变道义变,你只有拼命的去适应这个环境,才能最终和环境达成一个共同体。如果你不变,你肯定就会被抛弃掉。当一个人开始清醒的意识到我必须要主动的接受这个变化并演化的时候,他就充满了某种生命的觉知性。如果这个觉知性是正确的话,你会觉得你对你的负熵会做得更好。你开始学习,你开始运动,你开始用更好的一些东西去武装自己。学习其实不是让你变成全知全能,学习最大特点是开始让你觉得开始不害怕未知,因为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学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
在这个情况下就会产生下一个问题,宗教为什么会产生。大家到一定程度下都想不通了,只能升维。我就不要在我的理论下继续二维平面去扩展,我要升起来。我只要升高哪怕就是一点点,我就可以无限的看见我的边界到底在哪?这个过程就会明白原来科学和人文就是走在一起的,越往山顶爬他们就越接近。我升维之后我就能很清楚地看见,我的边界和局限在哪儿。反而我也就不惑了,因为这就是我的一个边界,我就变得很舒服。在向自然科学攀登的过程中,是一定需要人文光辉去浇灌的。我们今天所有的技术,不管我今天讲的是对是错,或者今天对明天错,关键是用者之心必须是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