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份在桐乡拍摄纪录片过程中,尝试了记录周边的城镇,因为资金短缺,后来只好去打工了,这个计划也就搁置了。今年因为刚辞职不久,所以突然想尝试一下用众筹的方式继续记录周边的最后的江南风景,于是有了这次计划。
桐乡市永安村的纪录片《永安》入围了华语地缘影展,也有了这次契机,想通过这个方式能够继续之前的工作,众筹平台选择了比较靠谱的摩点众筹,所有的资金来往全部由摩点众筹网进行公正监督。
目前计划产出网络图文和摄影画册以及一部集合诸多村镇小城的全景式纪录片,包括人物采访,自然风景,人文历史,所有参与捐助的人都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
1,文章感谢名单。
2,画册。
3,纪录片碟片与参与人员名单。
4,获得记录自己家乡与故事的机会。
每一位参与捐助的人都将是所有产出的支持者,具体回报都已在摩点上标明,欢迎转发支持。无论多少都是一份心意,如果众筹成功,也将是我能全身心投入的一件大事,感谢诸位的支持。
这是摩点小程序的二维码:
作品的类型参照之前的作品,但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继续深加工,交出一份让大家满意的答卷。
一,之前的作品
关于江南集镇展系列的作品展示:(点击可看)
江南集镇展—桐乡市南日集镇
江南集镇展—海宁市斜桥镇
江南集镇展—桐乡市石门镇
江南集镇展—桐乡市星石桥集镇
江南集镇展—桐乡市晏城集镇
江南集镇展—海宁市路仲古镇
江南集镇展—平湖市新埭镇
江南城市遗存调查:
《水乡小记-绍兴》
县城遗存志调查 | 临海市(旧台州府城)
乡村日记系列
永安日记(2018.4.13)
永安日记(2018.4.14)
永安日记(2018.4.17)
永安日记(立夏-2018.5.5)
永安日记(2018.5.11)
永安日记(2018.5.17)
欢迎提供项目地点信息:微信/电话 18600546274
这些记录既属于当地人,也属于所有人,而能否成行,就靠各位多多支持了。
江南与故乡
一,缘起
江南,三千越甲可吞吴,醉里吴音相媚好。
几千年来,汉族广开中原,文化鼎盛,也有战乱纷争,朝代更迭。无论其他地方如何变化,只有一个地方从来不变,黑白雅致,气韵淑娴,风风雨雨几千年,无论是乡野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来到这里都会在一点墨中都寄托着满满的乡愁。
这就是小桥,流水与人家。
无论哪个朝代,衣冠南渡时,都选中了这块富庶之地,直到清末,这里仍是状元辈出,天下富足的源头。
江南在哪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长江以南,画舫之上,秦淮河畔,姑苏城外,西湖美景,嘉兴海盐,桐乡檇李,所有的名字都是江南的诗意,都能在地图上找到,而今天的江南却好像看不见了。
江南如今在哪里?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很火,叫《乌镇是假的》。
不管乌镇今天如何,我承认我被水乡所吸引,也是从乌镇开始的。从乌镇到桐乡,再到整个杭嘉湖,直到你亲自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乡,突然发现,事实并不是看上去那个样子。
在乌镇成为江南古镇的新典范之后,杭嘉湖平原上涌现出了多个江南古镇,崭新的青砖黛瓦,仿佛让人回到了上古时代,那里人声鼎沸,小舟游荡,觥筹交错,稻花与繁华,一曲弹唱,流遍水巷。
可是这些现代灯红酒绿中造出来的梦幻,也仅仅是一场梦。
制造梦的人深知所有人对江南的情节,也将江南复原成为了新时代的梦境。
然而真正的江南,从宋元明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从天下粮仓到状元之家,大量的汉族文化的基因,大量的中华文明的细节,每朝每代的经济发展,江南不是一个梦,江南是所有人,农民,商人,游客,移民,是一个集梦想于一身的现实之地。
江南其实是所有人的故乡。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又和过去不一样了。
我来到了茅盾和丰子恺的故乡——桐乡,拍摄了一点乡村纪录片。在闲暇之余,去了一些周边的“集镇”,这才发现,江南最后的痕迹,只在一些河道与老人那里留存了。
曾经富庶的整片江南,如今现代化进程里,已经变得毫无特色了。
早早富庶的人们,期待进城的人们,不喜欢穷乡僻壤,虽然这里对比北方来讲已经富得流油。改革开放从这里开始,江浙一带商人迭出,人们走出去了,就再也不肯回来了。所以这里长大的人,无不对这里充满了怀念。因为无论是在过去中华文明的几千年里,还是在近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他们记得,这里有过小舟行走的艰辛,这里有四季为农的坚韧,他们走出去,走回来,背着行囊,带着货物,或者在水一方,或者奔走他乡。
这里有水,有河,有一切的庶民之光辉。她包含了祖先的伤痕与泪水,包含了现在活着的我们的记忆和汗水,在未来的日子里,却也将失去她的气味和痕迹。
江南不是一场梦,江南是一直以来中国人的精神。
于是有了这个想法,想在这些曾经富庶的集镇上,做最后一种生活的记录。未来的一天,野蛮生长的长三角最终会吞并这里,曾经的生活,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生活,会飞速变化,直到成为书本中的记忆。
影像,也将随时间一起成长,直到成为这里的怀念,成为书本中的诗句吧。
对于这些已经即将消失的地方,我一直有一个自己的看法。
(以下选自晏城篇)
“晏城的历史也很悠久,当初吴越争战夫差得胜,在吴越交界处盖了四座城,晏城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地名也就传承了两千年之久。只不过后来城垣废弃,时代更迭,一片瓦砾都没留下,直到今天,晏城成为了高铁铁路之下的一个集镇的遗迹,只剩下少数的人们做着一点点生意,再也没有过去的意气风发,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了一个落寞的集镇。
老石桥变成了新石桥,年轻人走了,只剩下老人。晏城也像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岁月的车轮下,剩下一点点痕迹,彻底成为了怀旧的一幅画。最后连这幅画都没剩下多少了。很多年轻人在之前的文章里留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一种新时代发展观的看法,新事物层出不穷,老事物应该淘汰。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被淘汰的老人门,有的八十岁还能习惯养蚕的辛苦,还能讲出过去的故事,还能扛着工具守护过去的一片土地,他们身上带着的东西,并不因为时代发展了而成为累赘,而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能过上如今日子的最大的奠基人。所以,我对待老城的看法也是如此,不仅仅是触景生情,黯然感伤,更像是一种证明,证明他们存在过,努力过,我们的生活的改变和辉煌,都是这一代代人努力过的证据,所以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给他们一些存在的尊严,讲讲历史,讲讲生活的演变,电灯不是孙悟空变出来的,高铁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些农民,养蚕,种菜,生产粮食,活下来的人,身体越来越强壮的现代人,一切的中国的发展与成长,那是历史上所有人的功劳。”
我想起摄影这件事本身,人为什么要留下痕迹,把时空流走的部分挖下来,做成一种艺术品呢?很多人都不喜欢《永安》最后的结尾,仿佛一切都变空了。事实上,一切都会变空的,媳妇写了一篇小说,想到:创造有极限,而重复是没有的。艺术的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甚至天地变换,总会有稀奇古怪的新事物产生,然后成为不断重复的拼凑和解读;而很多东西成为了经典,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奉为圭臬的人生灯塔,重复永不停止。重复的事物究竟是什么?是一种生命力,还是那些曾经伴随着生命产生的情感?
无论从细微处还是整个宇宙,我们看到的东西和时间一样都在流走——从眼中流走,从记忆中流走,那些雕塑,绘画,摄影,那些试图将时间抠下来保存的人,不是为了证明什么,重复是没有极限的,如同物理学家所认为的宇宙一样:三维视角中,是一个看起来无限的时空,在四维的空间里,只是一个牢笼。生生不息是无边界的,但“活着”仅仅是一瞬。
所以我们去记录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初衷,作为一种影像工作者的使命,我选择在我居住的地方周围开始,纪录这一切仅仅快要消失的生活。一篇文章,一本画册,一部纪录片,一部个人自传,所有的这一切都像是一种“生命的备忘录”,要知道,过去和老去从来不是可耻的,过去是我们永远的教材和怀念。
未来如何我并不清楚,但是未来一定需要现在这些正在生活的你们,你们经历了这一切,也有权说出这一切。
二,计划
拍摄计划(暂定):
选择杭嘉湖平原上的已经快要从地名上消失的集镇,或者一些具有代表性历史的集镇,包括一些仍保留有过去风景的乡村聚落,以拍照,视频,文字的形式,全部记录收集下来,并采访记录当地人的故事,组成江南的一部民间个人史书。
后续平台:
1,微信图文更新。
2,制作《最后的水乡》画册。
3,制作《最后的水乡》(暂定)纪录片一部。
4,寻找合适机会,举行展览与放映仪式。
最后感谢所有看完的人,如果真的能够成功,一定会奉上一部足以记录时间,证明存在的真实影像作品,也算是自己的一次功德,也算是自己一直以来拍摄纪录片的一次初衷的实现——虽然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但也会激励自己去做到用最好的回报来证明自己的信念。
最后,再次感谢!
无论成不成功,都将会铭记所有支持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