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读书简友广场
大学启示录014: 曾子为什么要引用《尚书》“如保赤子”?

大学启示录014: 曾子为什么要引用《尚书》“如保赤子”?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2-06 09:18 被阅读0次

    曾子论述“治国必先齐其家”时为什么要引用《尚书》中“如保赤子”四个字?

    他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和齐家治国又有什么关系?

    治国中的“君臣关系”和家族中的“父子关系”本质有何异同?

    父子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强弱互补和转化的?

    在《大学》的书里,曾子论述治国必先齐其家,他告诉我们: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也就是,我们需要用对待父母的孝道,同样原理去对待自己的上级;像对待自己兄弟那样,来对待自己的同事;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样,来对待天下黎民百姓,对待自己的下属。

    为了论证这一点,曾子继续引用了《尚书·康诰》中的话,《康诰》曰:“如保赤子。”就像保护你自己家的孩子一样。

    曾子继续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只要你内心是真诚地爱护天下百姓,虽然方法不一定100%得当,但是不会差的太远。

    天下的女人哪有先学会生孩子、养孩子、照顾孩子之后,才去结婚的呢?才去嫁人的呢?

    那么读了这段《大学》,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曾子引用《尚书》中“如保赤子”这四个字,想要说明什么?他为什么又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咱们前面讲过,家是小号的国,国是大号的家,那么二者在强与弱、上与下两种关系上,是基本接近的。处理关系的原则,也应该是相同的。

    治国中的官民关系,基本上等同于家族中的父母和孩子。虽然原理上是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区别.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有了血缘这个纽带,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几乎是一种本能,而且呢,特别的强烈。

    但是在放大了的家,国中,官和民的关系是没有血缘和亲情的。做官的人,很难以发自肺腑地去爱民的,而百姓也很难心甘情愿地认可、拥护和支持执政者的意愿和方针。

    虽然有血缘关系的这个差别,但是家族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与治国中官民关系本质上,完全一样,需要服从和坚守的法则也基本一样,都是强弱的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相互需要和相互成就。

    一个真正明天理的儿女,一定会在自己父母由强转弱,自己由弱转强以后,反转自己的角色,从当年被父母照顾和供养的受力者,转变为照顾和保护、赡养父母的施力者。

    而当年强大的父母,也会慢慢地从施力者转变成受力者,无形当中形成了一个强弱和施力受力角色的转换。

    这样的话,就能实现每一方的施力和受力对等与平衡,最后实现一个封闭的循环。

    那么在国家治理的时候,原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国家机器和执政者不可能一直处于强势地位.

    在老百姓贫困疾病的时候,需要得到政府帮助和爱护的时候,国家要发挥自己的强大,要向百姓施力。可是,一旦国家有困难,有内忧和外患的时候,就需要百姓的支持和保护。

    其实这和父母与子女之间,力量与角色的转换,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一种交换,都是一个力量在强大的时候,千方百计的保护和帮助另一方。

    我们可以想想看,一个在力量强大的时候,千方百计保护和爱护百姓的政府,才有可能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历史一次一次地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铁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等的,这个法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所以曾子他老人家引用了《尚书·康诰》上的“如保赤子”四个字,就是告诉我们,告诉身居高位的执政者:

    真正的大人、真正的君子对待百姓,就要像一些家里面父母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那样,无限地爱怜,悉心地保护和照顾。

    只要拥有权力的人,能够有一颗爱民如子的诚心,态度上是端正的,方法上就不会太有问题了。

    只要你心思放在百姓身上,时刻关注着百姓的疾苦,那么就会自然而然的找到方法。就算找到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但是也不会差的太远。

    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是能有一颗爱民如子的诚心,这也是为什么曾子一定要引用“未有学养子而嫁者”

    大家想想看,一个女人一旦生了宝宝,便满眼都是她的孩子,很容易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而且可以为了孩子,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一切,母子连心便是这一切行为最好的解释,母心即子心。

    如果官员能够视老百姓为子女,老板能将员工视作子女,则一切都会随着官员和老板的一念之变,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他们会诚心诚意地乐见百姓的富足和快乐,乐见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这样上和下之间,强和弱之间,就更容易形成情感和思想上的纽带,从而达到以心换心的境界,双方能够形成心灵上的共振。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员工、学员、下属都被当作子女来看待,我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其实曾子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当权者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这不就是诚意正心吗?不就是修心吗?不就是修身吗?诚意、正心、修心完了之后,去齐家。

    有了齐家的能力,慢慢就可以治国了。

    为何说君主一家仁,一国就容易兴仁

    曾子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为什么一国之君的所作所为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西方的宗教为什么说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迷途的羔羊?

    为什么首长、家长、师长和董事长的身教要比言教大得多得多?

    《大学》的书中,曾子论述“治国必先齐其家”的时候,告诫我们: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那我们就想问一下,为什么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君主的一家兴仁,全国就容易兴仁呢?君主的家里兴让,整个国家的国民也容易兴让呢 ?

    反过来为什么也成立呢?为什么会有上行下效的情况呢?

    其实,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把《大学》的书放下,我们先去看一看西方。

    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神职人员被称为牧师。那为什么叫牧师呢?因为普通的众生都是迷途的羔羊。

    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目标是不清晰的,思考是不系统的、不深刻的,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和天理,我们是没有明确的感觉的。因此需要有人引导我们,我们就是那群迷途的羔羊,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最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像那些哲人圣人那样,去关注、去追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人生的终极问题。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盲目的、盲从的,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主见,很多时候都是“王小二过年,看隔壁”。

    也正是因为咱们众生盲目和盲从,容易形成羊群效应,所以才会有追星的情况出现,也才会有被商家来利用,制造抢购热销的局面。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做人做事都需要一个样板。

    我们选择的这个样板,如果正能量足,就容易把大家带到正道上去,人群中也就容易和谐和安定。

    假如说,领头的这个人心思不正,专搞些歪门邪道,那么大家就会一起被他带到邪路上去。现在那些骗人搞传销的,还有那些害人迷惑人的邪教,也是因为这种羊群效应。

    我们看完了西方的情况,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老人家是什么样的说法?

    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很好理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普通老百姓,他不知道往哪里去,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

    那就需要人群当中的少数有先知先觉的人,有大智慧的人,有担当的人,有慈爱之心的人,去告诉大家,去引导大家,去把他们从迷途当中拉回来,从歧途上救回来。

    小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居下位的人,因为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明确的方向感,因此只能盯着领头的人,看他怎么做?就像小孩子模仿大人的举动一样。

    这样的话,居上位的君子言行和价值观,就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价值观和言行。

    所以说,居上位者如果能在自己的家族中兴仁、兴让,老百姓就跟着学仁、学让。

    这和很多年轻的粉丝,与自己的偶像留一样的发型,是一个道理,也是明星能够出来做产品代言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说,一定意义上讲,居上位者就是天理大道的代言人。老百姓的眼睛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就是常说的上行下效。

    也就是说,老百姓的价值观和形式的方法,都是居上位者言传身教的一个结果。而身教的力量又远远大于言传。

    无论好还是坏,大家都会跟着学。大领导干什么?小领导十有八九会学。我们只要多看看新闻,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放下古代的圣人,再来看看今天老百姓俗话怎么讲?

    民间是不是常说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反过来也是对的,上梁正,下梁不歪。

    也就是在上位的人,它是正的,下边的人就不太容易歪。如果他心不正,行的不正,下面大家一起跟着歪。

    我们在东北的时候,还有一句老百姓的俏皮嗑儿:根儿不正,蔓儿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还有另外一句:兔子没尾巴,随根儿。

    啥意思呢?说这一个家族,有一些孩子不学好,为什么会不学好呢?原来他爸爸当年就不学好,他叔叔就不学好,他爸爸和他叔叔跟谁学的?是跟他爷爷学的,说整个这个家族从根儿上就不正。

    不管是圣人的教化,还是老百姓口头的俗话,都告诉了我们,父母每天都在对孩子进行无言地教化.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最后都会潜移默化的被孩子吸收。领导,他的言谈举止也会被百姓吸收;老师,言谈举止会被学生吸收,都是一样的。

    所以老子曾经说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其实,我们还可以反过来说:百姓无常心,以君子心为心。

    老百姓不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我最该做些什么?我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人中的精英和领袖,居上位的君子怎么做,我就跟着怎么做。

    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智慧不足的,行为是受本能操控的,因此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是随大流。

    而只有那些有大智慧、大担当、大爱心、大勇气的人,才能够做一个挖渠的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在前面挖一个水渠来引流,他往哪边挖,老百姓就象水一样就跟着他往哪个方向流?

    很好理解,一个家的家长是正的,家里的其他人就不太容易歪;一个公司里边董事长,心是正的,行是正的,员工也不太容易歪。

    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如果班主任、校长,思维和言行都很端正,那么这个校风也一定是正的。

    这就是“一家人,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秘密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启示录014: 曾子为什么要引用《尚书》“如保赤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uv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