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阿米尔的梦魇——《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的梦魇——《追风筝的人》

作者: 頁時弎未 | 来源:发表于2014-07-27 13:54 被阅读88次

    厌倦前段背景的铺垫,厌倦中段的描写冲突的直白,但这却不妨碍对我的吸引,到尾声之时才恨自己为何久不阅读,悟性变得这么差了。

    合上页码,让它重回角落,也曾理智的想,不过就是一只风筝,至于么?我不知道。

    有没有人曾对你说过:“为你,千千万万遍。”或者,确实有人为你这么做过。有没有那么一个梦魇,让你久久不能忘却,在深夜中一次次惊醒。

    情同手足的两个伙伴,却始终有一条跨不过的种族鸿沟,就因为是哈扎拉人,所以哈桑不能上学,所以哈桑只能选择从小做仆人,所以只能称呼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声:主人。重复着父亲阿里的过去。

    戏剧的阿米尔,不爱运动,不够勇敢,所以得不到“伟大”父亲的认可;没有朋友,所以不得不和自己的“仆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足够懦弱,所以眼看着哈桑受到了屈辱,所以会因为愧疚自责做出一系列应激反应。因为索拉雅的私奔,所以自己无法再有孩子。因为自己父亲年轻时的荒谬,因为拉辛汗的电话,所以开始面对曾经“肮脏”的过去。一次次的梦魇,构成了阿米尔的人生,一生起起伏伏,半生都过得那么的纠结。人到中年的阿米尔,选择重回阿富汗,选择直面人生最大的三大梦魇——父亲、阿塞夫、哈桑。

    阿米尔什么时候学会了直面人生,是因为逃离阿富汗的狼狈?是因为在美国的大学?是因为父亲的癌症?我想这些都不是。是因为梦魇一次次的折磨,是因为索拉雅的成熟懂事,是因为终于学会为自己做主,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什么。人都有着缺点,所以,阿米尔能够接受伟大父亲形象的彻底崩塌。人不能懦弱,所以,能够再次强硬的面对阿塞夫。所以,有勇气去看哈桑写给他的信。

    而离开阿米尔的哈桑,也终于有机会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他努力的学习着写字,只为了有一天能够告诉阿米尔,其实我们依然是好朋友,其实过去的事情心里都明白。我想,苏联的入侵对哈桑终归是一件好事,至少他终于不用因为自己是哈扎拉人而受人欺负,在冰冷的侵略者眼里,所有的人种都是可以任意欺凌了,包括曾经的贵族。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魇,有多少人,有多少误解,有多少仇恨,是我们自己不敢去面对的,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因为我们自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造成的。不知道要如何爱,所以毁掉爱情。不知道要如何与人交流,所以弄丢工作。不知道要怎样分配时间,所以打乱了生活。有没有想过告诉曾经自己伤害过的、伤害过自己的人:”过去的早就过去,我们不必如此介怀,未来我们依旧如常吧“。

    偶尔会想,逃到美国阿米尔有多少次在梦魇里陷入深深的自责。他抱着遗憾生活着,但却不曾后悔过当初的选择,直到曾经的知己——阿辛汗叔叔告诉他:在阿富汗,在曾经的故乡,还有一条能成为好人的路。他慌张了,他终于要面对曾经逃避的过去。直到,他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说出曾经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时,我才相信,阿米尔终于放下了梦魇。

    而我们的像阿米尔般的梦魇,什么时候才会去面对?

    无疑,作为一名医学系毕业的作家,卡勒德是成功的,将书中的每个人都刻画得如此的细致生动。

    伟大而虚伪的父亲;懦弱的阿米尔;傻气的哈桑;更傻气的阿里;知性的索拉雅;还有孤独的索拉博。其实我更愿意把这当作是他的一部自传。

    阿米尔就是卡勒德内心梦魇的出口。

    ——关于书籍

    《追风筝的人》;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曾良君;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米尔的梦魇——《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ws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