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直是自己的爱好,能把所见所想顺畅地写出来,乃人生一大乐事。
不求功成名就,但求执笔心安,心安即是归途。
随着年龄愈长,愈觉得写作是人生中最不计成本的回报。修复自我、同频他人、传递能量、实现价值,每一样都值得我将这份热爱坚持下去。
缘于这个源动力,让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互学习中寻求找了写文的有效方法,也在抱团取暖中找到了琐碎生活之外的快乐和价值。
1.不忘初心,是坚持写作的前提
小时候,写日记是我观察世界感悟心情的一种方式;长大了,写文字是自我对话疗愈自我的一种途径。
于我来说,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喜欢用这种方式,去探寻世界,去认识更多同频的人。
且不说以此,能实现某种意义上的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向更多人学习,打开自我认知,而不是局限于固定思维里。
一直以为,写作应该是自我最真实的表达,它能帮助每个人寻找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那么,真诚应该是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初心。遵循自己的内心,真诚地表达个人看法,才是坚持写作的基础。
就如一个人的品德一样,写作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素养。
文字本来就是传递一种价值导向,导向不对、违背正常价值体系的文字,不应该在笔下诞生。
2.有效准备,是自由表达的基础
以前我总以为文无定式,只要能写出来就好,很少去打腹稿、列提纲,更别说去琢磨选题。虽然靠着自己瞎折腾也上过一些稿,但出稿的方式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还曾暗自窃喜,新媒体文也没多难啊,不就是写个议论文吗?
经过系统化的学习,让我很快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记得初拟选题时,按照模板,我都套得七零八碎的,老师单刀直入的点评,差点让我的玻璃心碎成了渣渣。直到反复听课和学习后,才让我找到了点感觉,也终于明白,原来一篇稿子成文之前还需要做这么多准备。想要给读者输出一个故事或观点,先得确保作者自己的思维逻辑首先是清晰完整的,一篇稿子的行文逻辑和写作手法决定了它的基调是什么。
还有,一篇新媒体文,能否成为一篇好文,取决于它的几大构成要素搭配得是否协调。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是否良好,得看它的每个组成部分磨合得是否默契。而其中每个组成部分的零件,如何组装,又有着它独特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找到写好新媒体文的真正窍门。
就比如:在语言表达上,新媒体文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语感,而不是讲究文字美感。在讲一个故事时,它不需要过多地描述细节,只需要就事论事,直接叙述就好了。
3.终身学习,是坚持热爱的关键
年不更事时,喜欢一样东西,总是即时性的,只想要拥有,却不曾想过怎么才能得到。
后来,在生活的反复验证中,才明白如何拥有才是最重要的。
过程,比结果重要;热爱,比天赋有效。
而终身学习,才是坚持热爱的关键。
作为一名上班族和两个宝的妈妈,时间大多散落在琐碎的时光里,只有合理安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我个人属于间歇性发奋者,一是由于性格较为散淡,二是现实中的时间确实不是很够用。但如果决定做一件事了,我还是会统筹好时间、认真计划。就比如,去年参加了一个写作班,报名之前,担心时间不够,先做了两个准备:一是系统地整理了一下个人写作库;二是初拟了两篇稿子,以备作业。
报名之后,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复盘当日所学、做好笔记、完成作业;每天收集整理可用的文字信息;碎片化阅读时,按照老师教过的写文环节去拆文,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逻辑表达,诸如此类。
岁月漫长,唯以热爱可抵。很庆幸,还有这样一个爱好可以陪伴自己走完一生。
用爱好点缀生活,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当下的结果,是过去决定的;当下的努力,会在未来见效”。
我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让热爱成为一种坚持,将岁月的美好写进我的生命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