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在读
维生书-开卷有益系列0.51~1.00

维生书-开卷有益系列0.51~1.00

作者: 远航员阿花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00:07 被阅读0次

    1.00
    【主人公必须具有移情作用;同情作用则可有可无。
    同情是指可爱……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可爱性,并能唤起同情。而移情却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反应。
    移情是指“像我”。在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观众发现了某种共通的人性……在那一认同的瞬间,观众突然本能地希望主人公得到他所欲求的一切。】
    ——罗伯特·麦基《故事》

    意思是,我们可以不喜欢主人公,但是主人公必须存在符合人性、令人信服的一面,使得观众得以从中获得代入感。
    这样,故事就具备了“吸引人”的条件。毕竟人们不会那么关心与自己的无关的东西。
    而这个“人性”的塑造,需要通过一种“如果要是我,我也会这样选择”去营造。它必须创造各种限制条件,将人们的选择范围缩小到极致,使得人们做出同样的选择。
    其实观众究竟会不会真的在极端情况下这么去做,是未必的,但是,符合逻辑,符合情绪,这选择就成立了。

    0.99
    【故事必须构建出一个观众无从想象出另一个的最后动作。
    ……观众希望我们把他们带到人类经验的极限,带到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所有情感都得到满足的地方——线索的重点。
    是主人公把我们带到这一极限。他必须发自内心地去追求他的欲望,一直到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堪称人类经验的极限的地方,以达于绝对而又不可逆转的变化。】
    ——罗伯特·麦基《故事》

    每个人都是喜欢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即便有些人能够耐心等待。
    但是故事偏偏要将过程多次波折起伏,才会见到结果,以此来增加这个结果的分量,来满足观众的对自己的安慰。
    这并不是说人们在看故事的时候都带上了耐心,而是,人们沉浸在每一个片刻,忘记了去失去耐心。
    而主人公,就必须要用他过程的细节,去牵动观众的注意力,去忘记对结果的迫切。
    主人公在追求他的欲望的过程中,对过程迸发的执着热情,正是人们所渴望拥有的。

    0.98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人物。
    ……主人公必须具有自觉的欲望。
    ……主人公还可以有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
    ……主人公有能力令人信服的追求其欲望对象。
    ……主人公必须至少有一次实现欲望的机会。
    故事的艺术不是讲述中间状态,而是讲述人生钟摆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情形,讲述生活在最紧张状态下的人生。】
    ——罗伯特·麦基《故事》

    也许看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在刻意制造“极端”和“紧张”,因为一个足够圆滑的故事,在叙述过程中,就已经将那些中间状态不着痕迹地一笔带过,这样的折叠带来量变引起的质变。
    而主人公,是在两极之间跳舞的痛苦舞者。
    是的,唯其痛苦,成其深度。

    0.97
    【思想可以被控制和操纵,但情感却是发自内心而且不可预料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对权威构成威胁,是因为他们揭露了谎言并激发了思辨的激情。这就是为什么当独裁者夺权登台之后,其行刑队无不把枪口直指作家的胸膛。
    ……艺术家的责任问题……我们并没有责任疗救社会的弊端,恢复对人性的信心,振奋社会的精神,甚或表达我们的本质。我们只有一个责任:讲真话或曰揭示真理。
    ……我是否相信自己故事的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把它扔掉,然后重头开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要尽一切可能让世人看到你的作品。】
    ——罗伯特·麦基《故事》

    情感却同样可以被煽动,被利用。希特勒上台后也是通过艺术作品(尤其电影)将人民洗脑。

    我是否相信自己故事的意义?是的。
    因为我发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会写不下去,会改得面目全非,会放弃,直到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为止。
    写故事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貌合神离陪伴自己走下去,没有人会觉得舒服。

    0.96
    【作家摆弄的是思想,但并不是以哲学家那种公开而理性的方式,而是将思想掩藏在艺术那诱惑人心的情感之内……一个故事的说服力是那样地强大,即使我们发现它在道德上令人反感,我们也可能会相信它的意义。柏拉图断言,讲故事的人都是危险人物。】
    ——罗伯特·麦基《故事》
    故事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反复阐述的问题,从故事的结构,从故事的内容,从故事的意义……
    一个写故事的人,越要看清故事的面目。
    《故事》这本书,将故事各个面展现出来,告诉我一个故事该是什么样的,可以是什么样的。
    一个不曾吃过猪肉的人,起码要见过猪跑。一个故事写不利索的人,大概还是对故事认识得不够清晰,不够成竹在胸。
    而这一段,告诉我的是,故事该有的力量。也许现在达不到,却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山头。

    0.95
    【“上扬/低落结局”故事表达的是我们生存状态的复杂性和两面性,是一种既包括正面又包括负面的看法,是最最完整和现实的生活。
    ……并不是言说某一极端,而是两者兼顾。
    ……反讽高潮是一个单一的动作,却必须同时表达一个正面和负面的陈述。
    ……反讽并不等于模棱两可……它是一个明确的双重宣言:所得和所失比肩并立。反讽也不是巧合……
    使对立的价值在观众的体验中两不相犯,以免互相抵消。】
    ——罗伯特·麦基《故事》

    这其实就是所说的“灰色”故事。理想主义的白色,悲观主义的黑色,和反讽的灰色。
    生活中没有完全的理想,没有完全的绝望,灰色显得更真实,这是它迷人的地方。
    即便人们总说“如何得与凉风约,不与尘沙一并来”,但生活的经历让人们在看灰色故事的时候,有更深的触动和生发。
    所以在反讽的故事中,相当于经营了两条线,一正一反,并立不悖,写起来更难也是有原因的。
    写反讽之前,还是先熟悉写一条线吧。

    0.94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个活生生的比喻,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有史以来,所有的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清醒的认识,并不是答案,而是富有诗意的坦诚;它们对人类世世代代为做一个人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作出了不容忽视的揭示。】
    ——罗伯特·麦基《故事》

    经验告诉我,处理问题的第一步是,面对它。
    即便无法得到解决,也可以给它一个暂时的结论归宿。
    这么说起来,有时候看到的文章,并没有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只是将社会现象加以描述,长吁短叹一番。
    但其实,看到了问题,也就可以清醒过来,可以从纠集的泥沼中停下无谓的挣扎。去审视,而后才会去寻求出路。
    一个故事,只是一种情景,给出的解决办法也许并不普适,也可能流于说教。
    但如果抱着给出一种“看到的世界”、“可能的解释”,这种“仅供参考”的态度,更容易让人接受。

    ……

    0.78
    【如动作/探险类型。尽管这一类型常常被斥之为没有头脑的货色,但它实际上是当今最最难写的一种类型……因为它已经被写得死去活来。一个动作片作家还能写出什么观众以前没有看过一千遍的东西?例如,这一类型的诸多常规中有一个主要常规,是这样一个场景:英雄完全控制在坏蛋的手中。处于无助位置的英雄必须踢翻桌子、砸到坏蛋。这个场景是必不可少的,它明白无误地考验并表现了主人公的机智过人、意志坚强和临危不惧。】
    ——罗伯特·麦基《故事》
    的确,爱情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可以有一万种方式相遇。不同的商店、街头、聚会,以各种巧合、误会、介绍……
    但其实都可以归纳分类,比如分为室内/室外、正面印象/负面印象、巧合/有意、主动/被动、产生后续跟进的理由/下次再巧遇……
    动作片,作者之所以会觉得最难写,大概是觉得“处于无助位置的英雄必须踢翻桌子、砸到坏蛋”的脱困方式实在令人绞尽脑汁吧。
    但如果作者是柯南道尔之类,对药剂、解剖、化学、地质、材料、人类行为、逻辑推理等方面有研究的话,那其实可以分别组合出各种绝境脱困解法——只是大多数作者不具备这么广的知识覆盖。
    【】
    0.77
    【观众知道这些常规,并希望看到它们得到完善。如果是,类型的选择明确地决定并限定了一个故事中什么是可能的,因为它的设计必须将观众的知识和预期考虑在内。
    类型常规是界定各个类型及其次类型的具体的背景、角色、事件和价值。
    ……为了预知观众的预期,你必须精通你的类型及其常规。】
    ——罗伯特·麦基《故事》
    爱情故事,那就必定有相识相知之类的过程。
    恐怖片,就必定有不可控的危险未知因素在威胁主人公的命运。
    了解常规,如同有了最简模板、地基,或者说是基础默认版的故事骨架。这倒是便宜行事。
    可是要如何选定自己擅长的类型?
    还是要回到写,先写了,走了足够的弯路,才能有所回顾,有所总结吧。
    【】
    【】
    【】
    0.67
    【节拍构建场景。场景则构建故事设计中下一个更大的动态单位:序列。每一个真正的场景都会改变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但是从事件到事件,其改变的程度会有很大区别,场景导致较小而又意义重大的变化。然后,一个序列中的结束场景则必须传达更为强劲而且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
    序列是指一系列场景——一般为二到五个,其中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罗伯特·麦基《故事》
    这样排布下来,故事不像是一棵树,而是电脑里能逐层细分的文件夹。四个层级,第一层叫“故事”,打开之后是二到五个“序列”,打开其中一个得到“场景”,打开其中一个得到“节拍”。
    这种逐层拆解的模式,就像是将一份复杂的任务拆分到可马上行动的单元。
    就像写一本书一样,一本书有不同的组块,组块间有联系,又有各自的主题。每个组块中又有各自的章节。每个章节……
    之前对故事的理解是基于“最小故事”的三个事件。而写的时候,是不断地去拼接已有的场景,使其逻辑通顺。
    而现在,我更新了脑中的故事模型,以利于构架复杂多层的故事。
    试试吧,边试边改进。
    【】
    0.66
    【如果解说是设置这个场景的唯一合理的解释,那么老练的作家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并将它所传达的信息编织在影片的其他地方中。
    没有不转化的场景。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致力于使每一个场景从头到尾完美无瑕,将人物生活中押上台面的风险价值从正面转化为负面或者从负面转化为正面……
    如果一个场景不是一个真正的事件,就删掉它。】
    ——罗伯特·麦基《故事》
    喔,又获得一条修改故事的指导,这是一条幽微到难以察觉的指导——要求作者要审视自己写下的片段中,有哪些是为了解释自己的设置而出现的“解说”。
    那些解说,都可以不动声色地编织进人物的言行举止里,而不是单独要专门发生一些场景去说明、去呈现。
    大概就比如我这次写对话体吧,如果专门要将一些背景设定都讲清楚,那真的可以列好一大串,但实际上却必须编织进对话中,这才是费脑费时的地方。
    ……
    (待搬迁)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维生书-开卷有益系列0.51~1.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z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