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偏重于传授式的教学,把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仅仅局限在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上,把学生当做是学习这些线程知识的工具,只关注传递数学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实际上是在培养以简单接受模仿,配合,服从为主的被动思维方式的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常常受到压抑,甚至被磨灭。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应该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导思想,简而言之,学习数学最佳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是一个主动探就的过程,也就是说探索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指向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会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被动接受,是学习的一种变革,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也不要求学生重新发现教材中的所学知识,这在教学实践中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探究竟,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新的学习方法和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