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靈魂深處自然的投影”——一位曠世詩人如是説。
祇有閱讀詩歌才能令肌膚毛髮產生“激靈”的觸感,那種感覺不一定都愉悅,但是洗練的文字凝聚的情感必是穿透了物質障礙,直達神識,才會令身體產生這種物理反應。
因為凝練,文字濃縮的情感變得深沉磅礴,斷句的節奏也令語音極具律動和美感,短小的詩句中隨時攜有一枚看不見的手雷,一不留神,胸臆間一片煙硝沸騰。
詩中的情愫卻不一定和詩人相關,詩人可以从別人的故事或感受中借鑒、放大,再通過藝術性的文字編排,也會令讀者感覺是真情實感——因為一切,本源於生命體驗。
十年前在詩歌網站流連,常與一眾詩歌愛好者以“詩文”互酬,其中某日某人寫了一篇遞過來:
你南方的城堡/此時一定有很香的風信子,早桔茶/梧桐以及眼瞼細小時雨水的模樣……從舌頭裡延伸的苔蘚濃烈/雨水苦短,雨水如斷絮/雨水滑進舌頭之中也會打動人心:我的心頭三尺空白,此時不住神明,就供奉你
有感於詩文中最後一句,我回了一首:
信期到了,你彈彈纖细的手指/就抖掉一個春天的塵埃/寂寞良久的四季/此時有一線媚晴,順潮而漲/你不坐花船,不撐紙傘/懶懶的伏在肩頭,像擱淺的小鯨/露出迷人的白牙,一筆一筆數算風流小帳/你这孩子,有粉红色的游息/吹开额前的刘海,就见你魅惑的文字/我依然如此喜欢,你信马由缰的神经质/让我免冠,免浴,免衫/像仙子下凡,宠妃待幸
其實我們不但沒見過面,私交也淺。那時他大學仍未畢業,多年後他從國外回來,我們總是機緣恰好地錯過。我覺得這種平行線式的存在方式極好,偶有問候,互不干擾。對於之前的詩文互酬,我覺得有些像角色扮演。寫詩行文都需要觸動,需要填充或修飾,而直抒胸臆最喜歡極致酣暢,某一刻,成為彼此的點火石,讓那刻文字互燃,並無其他,詩寫完了,文字交給讀者,生活歸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