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有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者让孩子独自在房间里面对一块棉花糖,并告诉孩子,如果你忍不住了可以吃掉它,但如果你15分钟内没有吃掉它,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作奖励。
这个实验中,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吃棉花糖。
然后斯坦福跟踪研究这些孩子的成长。他们发现,没吃棉花糖的孩子,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甚至成绩都比吃棉花糖的孩子高20分。而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孤僻、易固执、易受挫、有优柔寡断的倾向、成绩差,甚至其中有不少被毒品、酗酒、肥胖等问题困扰。
天啊,一块棉花糖影响一生啊?其实不是。影响一生的,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著名综合技术讨论组TopLanguage的创始人,刘未鹏说:人的大脑分为“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什么是“理智大脑”?我把他它理解为理性大脑,它掌管理性决策的。那什么是“情感大脑”呢?我把它理解为感性大脑,它掌管感性决策的。它们之间经常对抗,对抗完了,胜利的一方会领导失败的一方,而失败的一方会服务于胜利的一方。而且大部分时候情感大脑会获胜。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绕,比较难理解。
举个例子吧?新款iPhone上市了,情感大脑告诉你,新款手机很好,很漂亮,很想买,不买就会不舒服。而理智大脑告诉你,原来的手机还很新,还可以继续使用,新款手机很贵等,还是不要买了。这时候就是两个大脑在作战,最终你还是没抵抗住诱惑,买了了新款iPhone。这就是“情感大脑”战胜了“理智大脑”。当买下之后,你就会想,还是新款手机好用啊,反应速度更快、续航能力更久、屏幕更清晰等等。其实这都是“情感大脑”战胜“理智大脑”后,“理智大脑”帮“情感大脑”想出的合理的借口,来证明情感大脑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反过来,如果你抵制住了诱惑,听从了理智大脑的建议呢?那就是理智大脑战胜了情感大脑,这时候“情感大脑”就会服务于“理智大脑”。这时“情感大脑”就会告诉你,其实不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吗?它就反过来帮助“理智大脑”来安慰你。
所以延迟满足就是要帮助大脑多做理性决策。“棉花糖实验”里能抵御诱惑的小孩子,就是理智大脑强于情感大脑,做出了理智的决策。获得了更多的棉花糖。而没能抵御住诱惑的小孩子,就是情感大脑强于理智大脑,做出了随心所欲的感性决策。
无论是大人小孩,是否都应该刻意控制自己呢?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三思而后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