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一切都在孤独中成全》
作者:叔本华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1673/df4482674c9f5f41.jpg)
1.享受独处的好处?
️①社交太多,就是变得愚昧、失去自我,匮乏的自我,摇摆的幸福
️②独处意味着一个人修行完整的自我
️③享受自我的完成带来的巨大的幸福感
️④避免被不同性格的人的愚昧、制约所干扰
一切社会势必包括——这也是其生存的首要条件——成员之间的互相适应以及社会对成员做出的制约。这表示,社会的规模越大,越让人感到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是他自己;如果他不喜欢独处,那么,他肯定也不热爱自由。因为唯有当他孤独无依时,他才会享有真正的自由。
直截了当地说吧,不管友谊、爱情、婚姻的纽带多么牢固,最终一个人只能关照他自己的福利,最多只能波及他的儿女。通常来讲,你与他人的关系越密切——不管这种关系是私人关系还是工作关系,你的生活就越糟糕。确实,孤独和寂寞有不好的地方,然而,如果你不能突然体会到孤独的不利之处,至少,你可以发现这种不利是确实存在的,在这方面,社会非常狡猾;它使你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显得好像是一种令人高兴的消遣,它还常常带来巨大的、难以弥补的危害。所以,应该训练年轻人从小就适应独处,因为这是通往幸福和心灵宁静的必经之路。
(个人观点)我曾经羡慕那种相互关系很好的人,非常亲密关系的人。现在意识到一个人的孤独原来是另外的幸福,自由的幸福与精神富裕的幸福。
由此就产生了如下状况:一个人如果彻底依赖他所拥有的财富,并且只看重他自己,那么,他的生活就能过得十分幸福。
西塞罗对此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势必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人在他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其他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越低。啊,正是这种自我满足的情感阻止了那些具有极大个人价值的人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这种牺牲基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更别说,一意孤行,真的实行自我克制了。一般人都喜欢社交、讨好卖乖,这根本就是另一种情感。
作为一条普遍规则,可以说,一个人的社交性格几乎与他的理智才能成反比。也就是说“某某人”不善于社交,就等于在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天才。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孤独具有双重有利之处。第一,它使他与自己保持一致;第二,它避免了他与其他人意见相同,而后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因为,在与社会的所有交往中都有着许多制约、烦恼,甚至危险。
所以,对每个真正具有自身价值的人来说,独处要比与他人一起生活好得多。在与世隔绝的许多优点中,最易被我们认识的一点就是,当人们整日闭门不出时,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得对风十分敏感,以致即便是极轻微的气流也足以使其身体微恙。我们的情绪也是这样,长期的与世隔绝使它们变得十分敏感,以致最偶然的一件小事,最普通的一句话,最不经意的一瞥,也能使我们感到愤怒或使我们的感情受到伤害——而那些生活在纷繁嘈杂之中的人对这一切则从不曾留意。
当你发现社会令你不太满意,觉得遁入孤独是对自己更为恰当的做法时,很明显你并非一个能够经得起长期独处的考验的人。在你年轻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我给你的劝告是,在社会交往中养成保持某种孤独的习惯,也就是说学会在人群中保持某种程度的孤傲。
另一方面,既不要马上将自己的思想和盘托出,又不要拘泥于别人所说的话。而且,不要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不管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才智上,而应强调你与他人的不同意见,这是实行一种值得赞许的宽容的最好方法。
其实,我的内心对朋友、亲人还是抱有很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可能想要玩一两天。这样看待,一月份我的确应该与家人、亲人保持距离,无论是过年,还是?我都应该保持距离。因为距离产生美感,我的精神能量的来源都是来自优秀的思想。
所以,考研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和纪录片一一看完,在安排一月三次社交时间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