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命也】。这个命字,汉儒郑康成当作慢字讲,程子当作怠字讲,慢和怠,意思相彷佛,怠慢。我们见到贤能的人才不能够去推举他,推举他而又不能够让贤能先于自己让君主任用,这都属于怠慢贤能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推举贤才,而且不能够及时的推举,这都属于怠慢。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见到不善之人,如果我们不能够马上把他罢免掉,让他退出去,这都是过失。上文说君子将妒贤嫉能的人,驱逐出境到四夷,为什么?因为有不善的人,就是害群之马,总有一天他就会祸国殃民。
所以说,君子仁人必定是想到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能够任人唯贤、铲除奸佞。
对贤能的人任用要快,不要怕用错,因为你很谨慎地选出来的人也可能会错。你也不要觉得他还不成熟,你把担子给他挑上,他就成熟了。人的成熟,不是等来的,而是在挑战中练出来的。你也不要觉得他还稚嫩,气势还不够,钱是英雄胆,你多给他钱,他就气宇轩昂了。反过来,对害群之马的罢黜也要快。因为他妨贤病国,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还会把其他人带坏,或者让贤者气郁。
我们举一个任人唯贤的典型:王琼任用阳明先生南赣平匪患,宁王之乱中任用王阳明,在《明史》上被称作是任人唯贤的典型。
王琼明代中期以后,正德十一年,南、赣、汀、漳四州的起事,包括匪患已经愈演愈烈,成为朝廷心腹大患。王琼这时候转任兵部尚书,虽然不认识王阳明,却向朝廷保荐了在南方做太仆寺少卿(养马的)的王阳明。一夜之间,王阳明连升数级,升任都察院左金都御史,钦差大臣,巡抚南、赣、汀、漳。
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事实,两人堪称平生知己,对阳明先生了解最深的就是王琼,可二人一生未见一面。阳明先生在北京讲学时,王琼当时正好在外地管漕运。王阳明被放到南边去时,王琼回北京升任户部侍郎,后做户部尚书,后又调任做兵部尚书。明代历史上号称三大政治天才,前有于谦于少保,后有张居正,中间就是王琼。
王琼行政能力超群,漕运是多么纷繁复杂的事,而且中间暗箱操作的、腐败的,特别多。王琼条理清晰,不仅迅速使得漕运扭亏,还为国家盈余很多。他调到北京户部又是一番大作为。明代军事上最典型的腐败就是吃空饷,当时有一个总兵冒领粮饷,已经做到户部尚书的王琼把这个总兵叫到眼前,搬着手指头给他算,你在各地驻有多少兵,每个兵的后勤补给应该是怎么样,你各部分加起来总的后勤补给怎么样,和你报的数怎么差了这么多。这个总兵听得浑身冒汗,想不到堂堂户部尚书,那可是国家财政部部长啊,竟然如此事无巨细,把那些了解得一清二楚。
结果如何?阳明先生,任职后一年零三个月,荡平四省之间,盘踞数十年之久密密麻麻数百股土匪,而且真正解决后患,还当地百姓平安。四十二天,两万散兵游勇,平定十年密谋十万大军的宁王叛乱。
王阳明我在58同城的时候,到家市场部总经理,叫谢昆,此人用人和“砍人”(开除掉不合适的人)同样杀伐决断。我和他也没见过,突然就被调到南通做城市经理,2周后问我,这个市场能做么?我是不能,直接放弃,线上推广让市场自己慢慢孵化效果最佳。好,去义乌城市经理,后来常州城市经理贪污,一个电话我又去了常州做城市经理。而他“砍人”同样如此,听过去跟着他的同事说,跟着他战战兢兢,生怕那天他手里那把刀落在自己的头上,他曾经将一个城市,从上到下所有的人,直接解散。重新拉队伍在上。包括我去常州,他直接告诉我,人可以一个不留。需要给我说。我去观察了一圈,确实所有人都因原城市经理不行,烂到骨子里了。后来我留了2个老实人和一个滑头的管理,直接把他们作为一个小组,而我自己重新招人,培养,一新人带老人的方式,带动公司活力。
我做管理的时候,一般很少“砍人”,但是一旦我发现有人不善,绝不手软,曾经有一个关系户大学生,安排给我,第二天,我直接就要开了他,原因很简单,不学、不从、还偷懒,这人也有可取之处,小聪明很多,很会说话,政治玩的很溜,我十分讨厌这样的人,甚至仇视,所以我坚持开除,当时城市经理为其开脱,我死不松口,后来无奈送到我师傅,路哥哪里。仅仅2天,我师傅路哥也十分讨厌这人,我师傅路哥看似一个憨厚忠厚之人,但是识人很准,也非常讨厌溜须拍马,偷奸耍滑之人。师傅路哥说这人滑不留手,非常不踏实,光说不练。路哥来了招比较狠的,把他提报到一个小主管,一个人干一个市场,结果1个月时间,这人便自己灰溜溜的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