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 ——渡渡鸟南京分享会(下)

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 ——渡渡鸟南京分享会(下)

作者: 一张叶小绘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10:38 被阅读0次

内容概要

上一段视频,讲到了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要不断学习,学习的前两级阶梯是恢复做妈妈的直觉和恢复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此段视频主要讲了后三级阶梯,并回答了西方育儿理念和妈妈哲学的关系。

老师以自己童年的经历、中华灿烂的文明、先贤榜样的范本为切入点,站在哲学、中西方文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上去分析阐释“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

学习的第三级阶梯: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庭

关键词:精神共同体

老师问现场观众: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呢?

一位新手妈妈满脸幸福地走上台来回答:我觉得是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老师通过进一步的询问了解到,这个幸福的“起点型家庭”还处在“甜蜜期”:宝宝5个月正处在不会惹麻烦不会调皮、萌得不要不要的阶段,婆婆带孩子比较给力,家人之间沟通很多,哪怕是互怼也是有爱的。

是啊,相信我们每个家庭在组建不久的时候都有这么一段“蜜月期”,但是伴随孩子的长大、父母年迈,加之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自己或爱人的工作难免出现大的变动,甚至某个家庭成员生了重病……我们还能一起度过难关吗?

老师曾面向知行生做过调研,总结出真正的家庭有三个关键词:爱、温暖、精神共同体。

前两个词很好理解哈,那么什么是精神共同体呢?

我的理解是家庭成员之间能够认同彼此的价值观,不仅有你侬我侬、彼此依赖的亲密,更有精神上的融洽、包容和强大的内心力量,是超越爱与尊重的,更高级的相处方式。

这让我想到一个英文词soulmate,以前觉得精神伴侣也就只有自己最懂自己了,可遇不可求,没想到老师说通过学习也可以建立精神共同体。

学习的第四级阶梯:建立家庭的精神宝库

关键词:熏习

如何建立呢?老师给出的方法是“挖宝”,从我们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思想史中挖掘精神宝藏。

同时,老师也分享了一段美好又温暖的童年记忆:姥爷是个私塾先生,在姥爷的熏习下“饱蘸诗书”,也因为姥爷的言传身教,学会了不居功不自傲、学会了用现代的语言和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古人的智慧。

我的童年(7岁-14岁,小学和初中)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奶奶曾是旧式家族的大家闺秀,从小识字受教育,经历文革等社会动荡,家底不再殷实、社会身份变迁,成了一位“人民教师”。我来到奶奶身边的时候,奶奶刚刚退休,常常以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我、教育我,但是当时我那种爱学习的劲儿,更多的是因为期待奶奶和老师表扬吧。

这一段也启发我,好的教育是“熏习”而不是“灌输”。熏习是发自施教者的真正热爱,灌输是施教者单方面的期待;熏习是无心插柳,灌输是揠苗助长;熏习能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呈现文化知识本来的魅力。

学习的第五级阶梯:让精神宝库代系传承

关键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书香门第”,老师的期待是“用东方的智慧去应对未来世界的变革”,实现真正的“四海皆兄弟”。不得不再次叹服于老师的视野和胸襟啊。

最后,老师对比了当下比较流行的育儿观念,如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游戏力等当下“流行”的欧美教育理念和妈妈哲学理念。听到这一段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庆幸自己并没有盲目地学习西方的育儿理念。

从上一段视频我就在思考: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如此便捷,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呢?

梳理我成为妈妈后的学习路线,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盲目的、“低水平勤奋”中,同事曾经笑话我:你不停的买课买会员就像老年人买药买保健品一样。

直到2018年,因为一些机缘巧合的“遇见”,也因为去年读到老师的《妈妈是什么》,封面写着“成为全然的自己”,我开始探索内心的“热爱”,通过学习成为了朋友圈中“很会画画、写字很好”的人。

伴随着宝宝的长大,我也开始“焦虑”宝宝的早教启蒙问题,但是我焦虑的并不是投多少钱在宝宝的教育、为她选择何种优质的资源上,我只是焦虑自己不够懂宝宝、不够懂“学科规律”,我想以最懂宝宝的妈妈身份、用最正确、最适合宝宝的方式去教宝宝。

但是,一切学习的焦虑都可以从热爱开始、从关注自己开始。老师也说过,职场妈妈要自信、要用“优势陪伴孩子成长”。你找到自己的优势了吗?

当你找到自己的热爱和优势之后,学习便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更加持久的内驱力。学习方法不重要,只要明确目标,任何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

方法和技巧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你是谁?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保持热爱和独立思考。

2019年的最后一天,从美到美好,祝福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 ——渡渡鸟南京分享会(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kb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