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一个字,学习生字词。
请参加者将写出的答案发给薛老师(微信号15989193049),并将题目转发至朋友圈。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上期答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提分)特训营。
【本题题目】
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七年级生字词
双蝶斗飞高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 】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
东【 】碣石,以观沧海。—— 汉 · 曹操《观沧海》
【 】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 · 杜甫《望岳》
【 】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风频雪犹【 】,来岁恐无麦。—— 宋 · 苏辙《冬至雪》
造物本【 】与,我乃多取旃。—— 宋 · 杨万里《闻一二故人相继而逝,感叹书怀》
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溪风一岸蒲。—— 唐 · 杜牧《秋浦途中》
风动露滴【 】,月照影参差。—— 南北朝 · 沈约《咏檐前竹》
辛苦遭逢起一经,【 】戈寥落四周星。—— 宋 · 文天祥《过零丁洋》
怨莺新语【 】,双蝶斗飞高。—— 唐 · 陆龟蒙《春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萋萋鹦鹉洲。—— 唐 · 崔颢《黄鹤楼》
竿日已移三丈外,水云犹【 】两山间。—— 宋 · 李新《晚过银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 】窗纱。—— 唐 · 刘方平《月夜》
南园之南草如【 】,迎风晚步清无尘。—— 宋 · 邵雍《南园南晚步思亡弟》
春风亦有怜才意,故摆残花作绣【 】。—— 宋 · 杨蟠《醉眠亭》
鸟乌歌罢人谁问?【 】【 】书成自不知。—— 宋 · 陆游《老叹》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 】人前。—— 唐 · 李郢《鹅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 唐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建议诵读】
秋浦途中
唐代: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寒沙新到雁【注释】
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
萧萧:形容雨声。穷秋:深秋。
淅淅:形容风声。蒲:即菖蒲,叶狭长,可以编蒲包、蒲席、扇子等。
为问:请问,试问。寒沙:深秋时带有寒意的沙滩。
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杜牧家就在杜陵樊川。
【翻译】
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
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赏析】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枯黄了行人的口光,遮蔽了蜿蜒的山路。“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诗人行舟水、漂泊无依之感。“穷秋”助长寒凉,平添空旷;“一岸”铺展水草,点染秋风。整体而言,诗人善于观察,精于描绘,于细微处传精神,于平淡中显韵致。山路秋雨,风吹草动,叶落江流,这些寻常景物,被诗人用“萧萧”点染,用“淅淅”润饰,立刻营造一种寒凉凄清氛围,烘托奔波劳顿之苦,有声有色之感。当然,诗人笔下的风景从来都不是纯粹自然的描写,自然的风景其实是心灵风景的折射。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刷色,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环,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为了下一步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樊南别有清秋思,不为斜阳不为蝉。”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表现情思,这是杜牧绝句的擅胜之处。
R��S�x�O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