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片段。过去某些时候,看过一些文章和一些故事,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事情,那就是很多的天才在幼年的时候已经开启了心智,便会觉得自己仿佛比这些“天才”的教育环境落后十几年。巴菲特5岁的时候卖可口可乐给身边的小鹏哟们,莫扎特四岁展示优异的音乐天赋,佩雷尔曼10岁的时候显露出优秀的数学天赋...很多国外的名人是在非常幼年的时候开始做事情,而我们很多人在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才醒悟之后开始明白了很多做事之道。
面对着这样的现象,自己总会琢磨是不是一些国外的教育手段更加高明呢?或者更加适合释放孩子内心的自由。比如,加加林的故事,在年幼的时候某天晚上到了晚饭的时候看到月亮,母亲看到了问“你在做什么呢?”年幼的加加林回答“我可不可以到月亮上玩?”,加加林的母亲轻笑着回复“好啊,但是要记得回来吃晚饭啊。”后来的加加林便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
这个故事一直记忆犹深,甚至会报以这样的态度“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中国的父母肯定会粗暴的回复,不要异想天开了,赶紧回来吃饭”一类的想象,也许这样粗暴的态度不仅在中国会发生,国外也会发生,只是这个关于加加林年幼的故事以及经常听说生活在中国式的父母作法,造成了自己对国外那种教育的幻想,把自己并不那么优秀的原因归结于“中国式教育”,以为中国教育不给予鼓励,总是给予打击,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吗?这难免太自以为是。
孩子的优秀有时候确实跟拥有很开放、宽容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孩子们个个都是特别优秀的人,有的是建筑学家,有的得是中科院的教授等,那么自己就会抓住梁启超说的话“自己并不会什么太高深的教育,只是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就让孩子去做”来安慰自己,我只是“受缚”于父母的限制,其实不然,我们最终能够成长为什么样子由我们自己做决定。洛克菲勒的父亲是个骗子而且卖“假药”的假郎中,甚至会欺骗自己的孩子和妻子,看到这个的时候被十分震惊,这样的父亲究竟是怎么教育出来了如此优秀的洛克菲勒呢?洛克菲勒竟然是一个滴酒不沾,对婚姻忠诚,生活作风优良的超级富豪,这跟洛克菲勒母亲的教导有些关系。但是难得可贵的是,在如此不堪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洛克菲勒并没有失去对生命的向往,反而能够成为一代石油大王。
教育孩子是一个过程。最近这几天跟一个两岁半的小朋友相处了五天,每天晚上这个小朋友都会黏着自己做她的小游戏,我曾经所关注的教育话题在这一刻完全失效,我以为她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去成长,我设计的教育思路会有效,但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两岁半的孩子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所以她完全按照她的思路在引领着我。她会时不时要求我跟她一起跳舞,哪怕仅仅只是看着她也好。可见我曾经所思考的教育思路仅仅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由于并没有体会过孩子的完整成长过程,并不会完全理解我所关注的“教育”。
我以为我看了些教育的文章,自己就能够做出比较不错的教育过程吗?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吗?那只不过是我以为的而已,不了解的自以为是而已。
希望文字对你有益无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