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结尾的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明天”一词在文中加了双引号,这个明天可能就是明天,可能是遥远的明天,也可能是谁都看不见的明天。
我觉得傩送不会回来了。
回想当时社会背景,其实并不难看出,这一个爱情悲剧是当时的封建礼教、落后思想、人的软弱和不反抗造成的。当然,这是在社会有了巨大发展之后,我们才去探究历史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代表这个悲剧中的三个人没有走自己的路,只一昧的按照长辈的意愿行事。
先是翠翠。翠翠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她是喜欢二老傩送的,但是,坏就坏在她没有跟老船夫明说。在老船夫问她是否有了心上人时,她也没有直接说出来。当 然,我们不能就此断定翠翠她不反抗,作者对翠翠的很多心理描写都表示出,翠翠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原文中提到翠翠看着小河多次想顺流而下离开老船夫,我觉得她可能是想去追寻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但是,翠翠反抗的性格中又带有点软弱,最明显的就是她遵从老船夫的决定和不主动表露心迹。她面对傩送时总是躲开,在老船夫问到她的亲事时,也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实际上她自己对此是很希望能够和傩送在一起的,但是她又害怕上了天保。而且,自己的出身也是她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就算船总家可以接受,那别的富贵人家又会怎么看待呢?是该说她有魅力还是该骂她狐狸精呢?虽然,这都是舆论而已,但是当事人是否扛得住,这就是个问题了。
再就是老船夫。他一心想把翠翠嫁进船总家,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翠翠的感受。在面对天保和傩送都喜欢翠翠、都想和翠翠结婚时,他也并没有作出决定,他怕得罪人,就说让他们自己去追翠翠,翠翠答应了谁就是谁,但是他从来没有把翠翠的心思考虑在内。可以说,这个悲剧和老船夫的“功劳”不无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在老船夫因一己之私而害死了大哥天保的情况下,在父亲的愤怒下,傩送自己其实也讨厌翠翠。翠翠是无辜的,但是,这个悲剧却是围绕他来展开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傩送才选择离开。
在《边城》这温暖作品背后潜伏着的是作者的不安与悲伤;这样才能看到《边城》是浪漫的,是浪漫主义的,可它却又是现实的,又是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的,它惟有是悲剧,才能让我们体会到美的可贵,才能让人们对肮脏的现实产生极端的憎恶。《边城》因悲剧而现实,更因悲剧而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