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学了,丈母娘回上海了,书看完了,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
微信群里刷到了一篇文章《许成钢:用谁的钱搞创新,这事很重要》,我是经济学专业的,当然明白这个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观点,但是仍然忍不住吐槽了几句。
我说,用别人的钱搞创新,会出现假项目;但如果只用自己的钱搞创新,也会降低创新的投入。所以本质上还是要解决评价问题和监督问题。
因为创新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有的人愿意冒风险,但没有创新能力,而有的人有创新能力却不愿意冒风险。这就是风险投资产生的基础。
当然,文章主要指的是政府投资,因为政府官员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而风险投资花的是自己的钱,但事实上,风险投资大多数钱也不是自己的,当然,里面有他自己的钱。
这时,有群友跟了一句,“这是制度经济学观点,可用来解释私企效率优于国企。国企是花别人的钱。”
也许,他这是在提醒我。
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杠,你不说也就算了,你越说我就越杠。
于是,我又强调了一下我的观点。
理论上,现代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情况都属于花别人的钱创新,包括私人企业。因为创新者往往不是老板,创新者绝大多数都是受雇佣者。因此,关键问题不是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别人的钱创新,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评价创新,以及如何监督钱的使用。
老板是花自己的钱投入没错,但他如何确保他手下的研发人员不会唬弄他?
有人说,因为花自己的钱,所以他更有激励去监督。我倒觉得,这主要还不是激励的问题,这是监督的专业性问题。
政府的很多研发项目,缺乏专业的监督,尽管也有专家评审的环节,但是,先不说请来的专家是否是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够不够,哪怕是真正的专家,靠几分钟的材料审阅就能判断创新项目的优劣?如果真是这样,这个项目谈得上是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市场来检验项目的优劣,因此,只要创新者的项目最终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那么,这个创新资金是创新者自己的,还是老板的,是纳税人的,还是风投公司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对创新者应该有一定的包容性,政府投与企业投的很大一个差别是包容性不一样。企业投包容性更小,政府投包容性更大,这也是造成政府项目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如何平衡这种包容性,设计一种好的创新项目评估和监督机制对政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