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塞》

《出塞》

作者: 破茧幻蝶 | 来源:发表于2020-05-24 07:24 被阅读0次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相关文章

  • 昭君出塞(扩写片段)

    昭君出塞 ...

  • 出塞

  • 出塞

    秋高气爽,马肥人壮。 和亲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过函谷关,途经太原,最后在云中稍作休整,奔赴塞外。 呼韩邪单于早已派人...

  • 《出塞》

  • 出塞

    壮士出塞击胡虏, 飞沙滚滚无归途。 马蹄踏破单于庭, 刀锋斩断漠北路。 铁甲战刀满征尘, 将军百战埋黄土。 孤城寒...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出塞

  • 出塞

    我想去 看看昭君出塞的地方 听听那笛声 那箜篌的哀伤 和如今 已越来越远的荒漠 留下脚印 又被风擦去 像抹去一腔萧...

  • 出塞

    北风萧兮泊水寒 跨骑踏马众勇前 问骅赤发几多全 孝悌忠义礼仪廉

  • 出塞

    易太玄 青山苍白无限恨,泪血纷飞异地客。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可堪回首,风潇潇,雨亦潺潺,多年奔波客死他乡外! 牧马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qd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