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28吴小玲
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1 实践原创1《巴夭人的孩子》《巴夭人的孩子》,初识这本书是在宝安图书馆一次无意的翻阅,那种湛蓝天海、黝黑的皮肤、简单的生活,一下子把我和我的孩子都吸引住了。翻过一次,孩子就爱不释手。
巴夭,又译巴瑶,出自印尼语Bajau,是“海上之民”的意思。巴夭人的起源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们已经在海上生活了好几百年。他们多半住在简陋的水上屋里,靠打鱼为生,水性好的男人不戴水中呼吸器,可以潜到二三十米深的海底用鱼叉捕鱼。巴夭人的村子有大有小,大多住在无名小岛的边上,也有的一家十来口挤在一条不大的船上。巴夭人每家孩子极多,五六个算少的。因为巴夭人的身份不被承认,没有国籍,所以他们不能上岸,自然,他们的孩子也就不能上学了。
《巴夭人的孩子》是彭懿老师的第一本摄影图书画,记录的是漂泊在马来西亚仙本那一带的巴夭人的日常生活。彭懿老师以一个巴夭人孩子的视角与口吻,讲述巴夭人自己的真实故事,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他想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1 实践原创1《巴夭人的孩子》今天,在绿呱呱里和小朋友分享《巴夭人的孩子》,我是采用和孩子们一起看“相册”的方式,一起看,一起说的方式,动用五感,带着孩子感受图画,触发心觉,引导他们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喜欢什么……
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1 实践原创1《巴夭人的孩子》 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1 实践原创1《巴夭人的孩子》 绘本讲师训练营【36期】1/21 实践原创1《巴夭人的孩子》(分享完绘本,我问孩子们,喜欢这个地方吗?大部分孩子都充满了期待和喜悦,只有带帽子的孩子说,不喜欢,因为那些孩子太黑了,有点像魔鬼。呵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很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