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萨氏家族

摘抄,萨氏家族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21:59 被阅读0次

晚清,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恭亲王弈䜣(yì xīn)和李鸿章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当时,左宗棠认为清朝应该建立自己的水师。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上表示:“欲除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

随后,福建马尾船应运而生,福建船政学堂正式成立,开始培养新式海军人才。船政学堂前期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学堂不仅免除学费,更发放月钱,成绩优异的学子还能有海外留学的机会。

后来,清军在战争中屡次战败,一些世家子弟纷纷参军,开始投身报国。萨镇冰也在其中,他选择了海军。

萨镇冰出身雁门萨氏,是元代诗人萨都刺之后。自元代始,萨氏在福建生活了六百多年,到了清朝末年,萨氏已经是福建八大家族之一。

当时萨镇冰的父亲与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Shěn bǎo zhēn)交好,萨镇冰通过这层关系,进入船政学堂第二期,成为邓世昌的师弟。

进入学堂的萨镇冰,严格按照学堂的规章制度来学习,他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修习动静重学、水重学、光学、天文学、航海术等科目。除此之外,学堂还采取了淘汰制度,学习期间不断考试,剔除不够优秀的学员。经过五年的发奋图强,萨镇冰成为同期毕业生的第一名。

1877年,十八岁的萨镇冰去英国留学。当时的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帝国的强大来源于工业革命。当时的英国已经有战斗力超强的海军,更有先进的工业设备,这让初出国门的萨镇冰震撼不已。

在英国,萨镇冰进入学院系统学习行船理法,跟随英国军舰巡游大洋。萨镇冰后来回忆道,当时清朝政府派去留学的人很少,学军事的更是寥寥无几。而自己在英国的学习,始终都是勤奋而紧张的,不敢有一丝懈怠。

1880年,萨镇冰回到国内,担任南洋水师大副。半年之后,他被调往天津,在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习。

虽然在后方作为老师,但萨镇冰从未对自己放松过一丝要求。在他的宿舍内,有一张窄小的木床,是模仿军舰床而打造的,这张床时刻提醒萨镇冰要枕戈待旦,不可松懈。

萨镇冰对自己的学生也极为负责,他认真教学,亲自带领学员们去挖炮台。有萨镇冰这样的老师,北洋水师学堂人才辈出,教育家张伯苓(líng)、军事家黎元洪等历史名人,均出自北洋水师学堂。

后来,清政府打造了当时亚洲最强的舰队北洋水师,邓世昌、叶祖珪(guī)等人先后在北洋水师担任要职。萨镇冰也被调入北洋舰队,担任管带,后来晋升为副将。

1894年,日本海军对北洋水师发难,甲午中日海战爆发,萨镇冰没有直接参战,而被要求去后方提供支援。

这一战,北洋水师惨败而归。丁汝昌带领的十二艘主力战舰,竟然有半数被日本海军击沉,北洋水师死亡人物高达八百余人。更令人气愤的是,日本海军战队的规模明显小于北洋水师。

日本尝到了胜利的甜头,他们很快就制定了攻占威海卫的计划。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面,是北洋水师的大后方。港口附近有刘公岛和日岛两座天然岛屿,可互为屏障。

萨镇冰领命率领“康济”号军舰驻扎在日岛,他们在此设立炮台,驻守军仅七十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海军,多少有些难以抵抗。因为没日没夜的设防,萨镇冰不幸患病。他的夫人从福州前去探视,他都不去相见,还让士兵转告夫人,军舰不能上外人,让夫人权当自己已经死了,并请夫人速速回去。

萨镇冰的夫人刚走,日岛保卫战争就爆发了。日军派出了十八艘军舰对日岛发动进攻,萨镇冰带着重兵,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经过十一天的苦战,日岛保卫战成为了甲午战争中唯一的一场胜仗。

1894年9月17日中午,中日两国舰队主力在黄海大东沟相遇,展开大规模海战。这场海战惨烈至极,双方水兵都拼死一搏。战后,日本坦陈,战斗的胜负不 ...

然而,日本军队的地面部队占领了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服毒殉国,萨镇冰孤立无援,兵败被俘,后被清政府勒令返回原籍。

回到老家后的萨镇冰,才知道父母已经离世。不久之后,他的妻子也撒手人寰。为了养家糊口,萨镇冰只好去当私塾先生。面对如此人生,萨镇冰感到孤苦无望。

半年后,萨镇冰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邀请下,返回山东烟台,重新为清朝训练海军人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萨镇冰带领的海军被清政府派去打压革命军。此时,革命军的首领是萨镇冰的学生黎元洪。萨镇冰不想与黎元洪兵戎相见,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为此,萨镇冰很是为难。

在开战之前,黎元洪多次致信萨镇冰,让萨镇冰认清现在的国内形势。最后,萨镇冰谎称身体有恙需要医治,离开舰队去了英国。可见,他还是用大义战胜了愚忠。

萨镇冰虽然离开了海军舰队,但萨氏家族的海军之路并未完结。

在萨镇冰坚守日岛那一年,萨氏家族出生了一个男孩叫作萨师俊。在萨师俊十八岁时,他去烟台海军学校念书。萨师俊从小就立志要报效祖国,他对其他两位兄弟说:“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莫大于卫国,我兄弟宜习海军,亦我民族武德之传统也。”

在萨师俊的影响下,三兄弟先后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烟台海军学校、福州海军学校。

1935年,萨师俊被任命为中山舰代理舰长。当时中国已经结束了帝制二十余年,但海军的实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日本海军总吨位有140万吨,位列世界第四。但中国的总吨位只有6吨,与日本海军差距极大。

1938年,日本进军武汉,萨师俊带领中山舰参加保卫武汉的战争。然而,在备防之时,海军司令突然从中山舰调走三门大炮。中山舰一共八门大炮,失去三门就失去了近一半的战斗力。

在日后与日军的战斗中,因为军队实力不足,中山舰多处中弹,萨师俊身负重伤。紧要关头之际,萨师俊决定与中山舰共存亡。年仅四十二岁的萨师俊,因此殉国身亡。

萨师俊牺牲之后,他的兄弟子侄很是愤慨,而萨师俊的爱国精神也留存在了萨氏家族。后来,萨氏又培养出了造船家萨本炘(xīn)、铁道专家萨福均等优秀的科工类人才。

除此之外,萨师俊的堂弟萨本栋在厦门大学濒临倒闭之际,临危受命,出任厦大校长。厦门大学在萨本栋的管理下,开始蒸蒸日上,学生成绩显著提升。在文化领域,萨本栋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祖国已不再是他国可以随意欺辱的弱国,但萨氏家族却依旧延续着科学报国的精神。萨氏子弟中,诸如萨支唐、萨支汗等数理专家,名声仍然响彻中外。

而萨氏家族,曾经作为一个海军世家,一直秉承着精忠报国的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或许就是这样砥砺前行的家族,才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祖有功,宗有德,萨氏家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萨氏家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r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