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还有《齐物论》开头关于“天籁”这部分: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阅读思考题如下:
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在很多大咖的讲座里都会看到这三个问题。每次我看到这三个问题,都会避而不思。
当然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
说高深一些吧,自己水平又有限。
说浅显了一些吧,自己都看不起。
这次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吧。
我是谁?
我是我自己。这肯定是废话。
我需要一些社会身份的定位来介绍自己。我的职业,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龄29年了,目前状态还算可以。我是一个儿子的妈妈,和儿子相处,能够让他安心。我是一位先生的妻子,目前相处融洽。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有哥哥姐姐和弟弟。其实,这些都还不能说清我是谁。应该说到了我这个年龄,懂得修炼自己,懂得对自己有要求,对他人放下要求,目前的日子才四平八稳吧。看透看淡,但依然火热的生活着,这应该是我吧。
我从哪里来?
我定然是从纠结,从焦虑,从慌乱中走来。因为回忆过往,总会有一些事情,让自己觉得做得不够好。比如,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相处,和儿子的相处,对他们可以更人性一些。
我到哪里去?
因为有前面的纠结、焦虑、慌乱,我定然是朝着更淡定,更悠闲,更自由的地方而去。一切都是虚无,但也不被虚无打倒。
真实建立属于自己的虚无,更坦然一些,这就是现在的我。
4.我们如何才能认识世界,逻辑理性是抵达真理的唯一方式吗?我和世界之间是源初分离的吗?
认识世界,一定是建立在他人发现和认知的基础之上,且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才是认识的开始。
首先认识世界有形的可触摸的可感知的物质,比如,桌子、板凳、房子、树木等。与之伴随的是认识我们的意识和思想,情绪感悟等。其次认识有形的但无法感知的物质,比如中子、质子等。与之伴随的是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些都需要经过实践,且是反复的实践。并有一个螺旋上升,不断认识不断推翻不断重建,又不断认识的过程。
逻辑理性应该不是抵达真理的唯一方式。因为我们认识世界,还包括感性认识。只能说逻辑理性是最重要的方式,因为逻辑理性要讲究科学性,不能靠感性认知来决定。但是感性认知,能够让我们保有一份体察,以及艺术审美的体验。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都需要感性认识。
我和世界之间,源初不是分离的,是一体的。万物一体,才会都得到发展。
在“天人一律”的认识论里:
越是执着自我和自我见解的人:其心就离这个整体越远。越是背离这个整体,其生命层次越是趋于下旋,其生命层次也就越低,同时受到宇宙规律惩罚的比率也就越大。
越是忘我无我的人:其心越靠近宇宙这个整体和本性,则容易把自己入这个宇宙的整体,其生命层次也就越趋于上旋,其生命层次也就越高,在顺应规律的过程中,同时也得到规律最大限度的保护。
所以,还是坚持和世界为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