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李希贵
今天,一位在哥大工作的华人女教授向我诉说了家里的一场文化之争围绕着照看她那一岁半的女儿,丈夫与保姆之间发生的矛盾纠葛。
她的丈夫是一位美国白人,而他们请的保姆则是位不懂英语的, 上海人,这下问题就来了。
一直以来, 丈夫就对保姆照看孩子的方法心存不满,今天终于对着保姆比划了起来。在他看来,保姆总是在限制孩子,孩子的自主行动处处受到保姆的阻止。他认为,不能随意对孩子说"No”. 在这个幼小的年龄,如果对她过多地设置障碍,就会扼杀她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
而保姆则十分委屈,她认为自己应该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处处都要小心呵护,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想反而出力不讨好。
女教授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面对不同皮肤的脸色,左右为难。
不久前,我曾领教过她那位白人丈夫照看孩子的“功夫”。有一天,这位先生带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来到我的住处,随便往地上一放,便撒手不管了,任由那个一岁半的小公主在我那两室一厅里搞起了 大搜查”、” 大破坏”,把所有的房间全都折腾得乱七八糟,连冰箱、微波炉都弄了个稀里哗啦,最后,当小家伙跑到厕所里要玩马桶里的水时,爸爸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商量换一种玩法教孩子“爬椅子”。
孩子很高兴,在家里,保姆因为害怕摔伤孩子,从来不允许她爬椅子,这下好了,有爸爸撑腰,小家伙把椅子搞得在地板上吱吱乱叫。任由孩子怎么折腾,爸爸统统不加干涉。在女儿爬椅子的时候,他的任务只有一项:确保椅子本身不会摔倒。至于孩子会不会自己摔倒,他反倒并不怎么在乎。
在他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件事情都要靠自己学习,你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最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本领。如果我们一味地对孩子说“不”,那么,孩子对一切就只会缩手缩脚,最终形成一种消极人格。
听他这么一说,我倒真的找不出多少批评他的理由了。
我们的一些家长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可是,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事事顺从家长的要求,那只能做一个木偶了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这“不准”,那“不行”,到底可以允许孩子干什么?其实,我们当家长的并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少空间。
不只是家长,学校里制定的种类繁多的规章制度,也大都是以“不准”开头,我们在单位里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也常常是“不能”如何如何。在这样的文化下,开拓进取成了标签. 锐意改革也不过是唬人的旗号罢了。悲哉!生中, 我们遇到向我们说 “不”的人实在是太多 了!
————————————————————————————
家校在线关注家校在线公众号,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