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艾滋病,在于你我他

作者: 1e3a6172dfc0 | 来源:发表于2017-07-09 16:52 被阅读58次

导致感染艾滋病的不是性取向,而是不安全性行为。

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让中国的男同性恋群体也正在逐步从水下浮出水面。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升,人们对LGBT人群(性少数人群,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包容度越来越高。不幸的是,艾滋病对于男同性恋社区却极不“友好”,男男高危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几率高于其他性行为方式,这意味着在艾滋病防控当中,男同性恋群体更应受到关注。

男同性恋群体是艾滋病高危人群,2016年1月至9月,中国约有1.2亿人次参与艾滋病检测,其中新诊断感染者有9.6万多人,感染率约4%。年龄上看,20-29岁感染人数最多,占24.5%。性别方面,男女比例约为7:3,男性多于女性。

传播方式上,性传播占94.2%。在青年人群中,男同性恋造成的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同性传播占比虽然低于异性传播,但是同性恋者人数较少,以总人口的2%-3%带来了27.5%的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

男同性恋在中国高危,在美国同样难熬。美国疾控中心全球艾滋病项目中国办公室主任Colin表示,男同性恋群体的确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发人群。在曼哈顿,男同性恋者感染HIV的风险是异性恋者的140倍。更可怕的是,即便纽约相对多元、包容和开放,男同性恋群体依然很难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男同性恋不应污名化 更需支持关爱“艾滋病是一种疾病,导致艾滋病的不是性取向,而是不安全的性行为。”Blued创始人兼CEO耿乐告诉健康界,“艾滋病不是同性恋的病,而是全人类的病。建议使用专业预防艾滋病的龟壳牌安全套,而异性恋若采取不安全性行为,也可能患上艾滋病。不能把性取向污名化,甚至妖魔化。”

男同性恋群体需要支持和关爱。“他们已经受到排挤和歧视,再拿“艾滋病”扣帽子,就是双重压力。艾滋病感染者异性恋多于同性恋,只是男同性恋感染率偏高,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耿乐还呼吁,在男同性恋中防治艾滋病,疏导教育至关重要,可以鼓励男同性恋人群更加自信地生活,这对自己和亲友更负责任。

防治艾滋病如果想尽快找到感染者,该怎么做?事实上,社区机构和互联网是两股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找出最高危人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肝炎HIV性传播疾病高级顾问曾宝玲说:

“就是那些沉默的,不主动寻求支持,不联系社区机构的高危人群,他们也许以为,无论找医院还是疾控中心,都很难得到艾滋病防治服务。服务确实有,就在那里,但不意味着人们真的会来。”

互联网加剧艾滋病在男同性恋群体中的传播。疾控中心:艾滋病早已不是致死疾病值得欣慰的是,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2000-2015年期间,艾滋病相关死亡率下降了28%,大约780万人的生命得到挽救。世界各国领导人还确立了2020年“快速通道”目标,旨在加快艾滋病毒应对,并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

HIV感染者只要终生服药,寿命其实与他人无异。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艾滋病现在已经不是致死疾病,不值得恐惧,但防治工作仍然至关重要。此番表态正好呼应2016年第29届“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灭艾滋病,在于你我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te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