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注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
2.恐惧、焦虑、气馁等消极的情绪具有强大的思想能量,它们总是袭击我们,让我们与渴望的东西渐行渐远,常常使我们进一步、退两步。这种优柔寡断、消极负面的思想,其后果常常表现在物质财富的损失上。而惟一可以让我们避免后退的方法就是不断前进。
3.世界上惟一可以指靠的,就是对思想创造力的实际运用,虽然思想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是最值得依靠的。
4.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先有“神”后有“形”,事物都是先在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中被创造出来,然后才在外在的行为或事件中出现,只有神形兼备才能完整。
5.为什么我们很难接受或认可一种全新理念呢?我们怀疑、抵触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如果没有脑细胞和一种全新的理念发生共振,人的思想就肯定不会接受这种理念。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因为我们的大脑中没有能接收这种信号的细胞。
6.只要你与自然法则协调一致,这种力量就会属于你。要把引力法则落实在行动上,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通过专注心神或集中意念。
7.通过集中意念,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谈吐和一切至高的潜力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8. 只有在绝对寂静的状态下,才能够触摸到神本身,才能领悟到永恒不变的法则。
9.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持续不断地投入于令其不满的场景或情形当中,然而这种精力的集中使不良的消极情境在我们的思想中得以极大地发挥和漫延,并由此愈发地促进了它们自身能量及活力的消亡。
10.人的思想会在无形中改变和重塑着他的外貌、形体、性格,甚至际遇、机缘。
11.负面的思想对人的一生都会有不良的影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驱除它,让坚定、晴朗、热诚、必胜……这些积极的信念占据自己的心灵。
12.我们经历的一切境遇和景况都是为了造就我们,我们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获得多大的力量。
13.放开眼光,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环境。
14.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完美的思想实体,这种完美要求我们先给予后索取。而一切困难、混乱、障碍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违反了这一规律,要么是不愿将自己多余之物施予他人,要么是拒绝承认我们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
15.把眼光只盯着我们已经拥有的,就不可能看到我们所缺失的。只有把眼光放开,认识到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我们需要而缺少的,就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外部环境,并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我们进一步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16.所有的境遇和经历都是自然有意安排给我们的,对于我们都是有利的。无论是运气和优势,还是困难和障碍,都能让我们从中受益。
17.付出和收获永远都成正比,我们为战胜困难而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从中获取多大的永恒力量。不劳而获和劳而无获是不可能发生的。
18.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按动快门,出言不慎,说一些与我们的福祉相违背的话语时,那种错误概念的影像也就被记录在心灵的底片上,抹不去了。
19.有舍才有得。一味地索取,而不知付出,只会遭人厌弃。这也就阻挡了你的发展之途。
20.自然界要平衡,它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地方出现了多少能量,则意味着在其他地方消失了多少能量,这让我们懂得,我们有舍才能有得,一味地索取而拒绝付出就会打乱自然界的平衡。
21.生命意味着成长,而成长就意味着改变。根据生命的阶段性特点,我们把7年定为一个循环,每一个7年对我们而言都意味着一个新的阶段。
22.财富是手段,不是目的。永远不要把财富看做一个终点,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条达到终点的途径。财富不是主人,而是仆人,让财富成为自己的主宰,自己服务于财富的做法是本末倒置。
23.也许我们不知道视觉化的力量是如何控制我们的环境、命运、性格、能力和成就的,但这绝对是科学的事实。不要去想人、地、事,这些东西都不是绝对的。你渴望的境遇本身蕴含着一切所需,合适的人和合适的事,自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出现。
24.生活拮据内心富有的人要比拥有财富而内心贫穷的人幸福得多。
25. 17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