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勉强的将存在的一切分为两类(说勉强是因为世界本一体),一类是“我”,另一类是“非我”,它包括除我外的所有物质、时间跟空间,主要还是这些与我的关系。古时候有地心说,以地心说为根据得出的很多结论是错误的,所以,我以自我为中心得出的结论也没必要去考量它的对错。
就一个“我”而言,勉强能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身体一个是情绪。
我个人深有体会,一个人经常挨饿就会对饿这个感觉特别敏感,经常犯困就会对困这个感觉特别敏感,经常头痛就会对头痛这个感觉特别明感,经常生气就会对生气这个感觉特别敏感。
一个不怎么头疼的人跟一个经常头疼的人同样中风感冒,头疼程度一样,但后者的反应会明显强于前者,他会着重跟医生强调自己头很疼这一症状,一个经常生气的人跟一个不经常生气的人遇到同样的倒霉事件,前者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生气了,后者也不是不生气,而是他不能及时意识到,他对生气这种感觉没有前者灵敏。
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平时经常说自己身体哪里哪里不舒服的人,反而不易生大病,因为他们对自己身体很敏感,哪里不舒服能立刻察觉到,而平时经常生气不高兴的人,反而不可能出现心理疾病,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很敏感,高兴或者不高兴他们心里都有面镜子,能够清晰的描述出来。
我有个朋友就说趁着年轻要多犯错误,也是,单是那种犯错后的悔恨的感觉,就够给自己穿个盔甲了。
就“非我”而言,其实也还是那样,学习法律的人对有关法律问题敏感,自己婚姻不幸的人保准对别人家的家长里短也更在意一些,正在谈恋爱的人对各种与爱情有关的事情都更加敏感。
所以,学习好的人可能学习越来越好,有钱的人可能越来越有钱,长的漂亮的可能越来越漂亮。
有句话叫太想穿针手就会抖,不管怎样,反正开始关注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如果说关心过度导致心里出了问题什么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