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制造中许多先进的母机都受制于他人。同样的CNC机台,国产与国外的利润空间却差别巨大,为什么呢!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确实落后于他人,另一方面我们欠缺了工匠精神,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速度够快,规模够大但少了些精益求精。
前不久读完了汪中求先生的著作《细节决定成败》,我感触颇深,真正感悟到中国制造的某些产品之所以落后于他国,问题就出在“认真”二字上。什么是“认真”? “认真”就是“认针”,这是一位领导的形象比喻。抓工作,就要像针那么细;抓产品品质,就要在针尖那样的事上做文章。乍一听,好像这仅仅是个比方,或者是个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是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管理中仅有“认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认针”则是用心地做事把事情做好。细节决定成败,是态度也是习惯。
在考试测验中,100分的题如果你错了一小点,那么可以得到99分,其计算公式是:100-1=99分。损失“1分”,看起来不会影响“高分”这个称呼。但在实践中,差一分也不行,只有对与错。
这些行为错了还可以补救,或者错了无伤大雅,然而如果是生命安全呢?
红绿灯你抢了一秒过马路,运气好,什么事都没有,运气不好轻则伤,重则命没了。
生产中有的做错了可以重来,可是火箭升空,飞机飞行,错了可以重来么。
所以说凡事无巨细,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也许一万分中的一分,一亿分中的一分都是“针”,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0.01%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100%的失败。
《细节决定成败》中讲到我们看到了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
细节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理论指导,艺术就是执行的方法。成功的企业家既要讲科学也要讲艺术。
富士康集团前总裁曾在一次内部动员月会上郑重指出不准再喝瓶装水,开会自备水杯,以利于环保。还建议大家养成随身携带手帕的习惯,用手帕代替纸巾擦手擦汗等。而如厕的卫生纸,可试着引进印度竹子的技术。冲压厂闲置时,可考虑研发环保水壶杯……这些细节问题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却在工业与生活环保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些细节,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只是以“认真”的态度还要有“认针”的态度。
又例如,二战时美国前线空军反馈降落伞的质量存在瑕疵,时有发生意外,一位将军就降落伞厂家的老板亲自参与试跳,从此降落伞再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
规划容易,执行难,工作中绝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和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
企业做大做强,要靠每一位管理者,靠每一位员工素质的提高。“7S的推行和执行、提案改善、教育训练的推行和6 6Sigma专案的推广及QCC品质管理改善的推行和推广,都是从细节中发现问题,“认针”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老板“认针”的雄才大略,离不开管理层“认针”的执行力离不开技术工程师的精益求精,离不开生产线上基层员工的一丝不苟。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工作微不足道。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太多的人不屑于关注小事和细节,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每颗螺丝钉都是有用的。
就像武术中没有绝招一样,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管理企业,也没有什么绝招。所谓的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打造出来的。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物的重复。所以我们只能从基层做起不能眼高手低,心浮气躁。
如果身居要职却力不及所负、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只有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想要成就大事,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针”和精细的态度。
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助理、技术人员,还是基层的一线员工,都要时刻保持“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因为换一句话说,每一个员工注重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带来新的利润。
在这个细节制胜的时代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更要把小事做细:一件没有预料的事件可能引起故障,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潜伏着一系列小问题。每个员工都必须“认真”地去做对每项工作,“认针”地去做好每项工作,每天尽自己所能求完美,为所在部门乃至企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假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那么企业走向辉煌将是个不争的事实。
原文杨婵《认真与认针》有删改。
点赞也是一种鼓励!留言也是一种交流!谢谢!
免责声明: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