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译文
品德是才能的主人,而才能只是品德的奴婢。如果一个人只有才干学识却缺乏品德修养,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由奴婢当家,这哪能不胡作非为、狂妄嚣张呢?
记得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两位中国女士,在乘飞机的时候,不知为何吵了起来。开始用汉语吵架,后来其中一位用日语骂对方,而另一位马上用日语进行还击;那位女士又改用法语骂她,她又以法语还击;接着她又改用英语骂人,那位被骂者毫不示弱,又用英语还击……真是语惊四座,看呆了乘客,更看呆了机上的外国人!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不能不感叹——人才啊!只可惜她们的才华和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真是有才无德,应该补上一课。
我不禁想起另外一件事。有次我去上海,在北京一上海的火车上,我正与邻座说话间,忽然觉得右肩上有了重量,回头一看,是一只脚正踩在我的肩膀上。只见一个年轻的女孩,踩着卧铺旁的梯子爬向上铺,干脆拿我的肩膀当阶梯了。半天过去了,她竟然若无其事连一点歉意的表示都没有,我心里相当郁闷。后来,听她和同行的小伙子聊天得知,她是某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正要去美国留学。和她聊天的小伙子,是在英国留学两年后回来探亲的。
经历这些事情之后,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学历和道德没关联。学历高不代表有高尚的道德,学历低也不代表道德水平就低。一个没有品德的人,才华越高,能力越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正所谓“才华是老虎的牙齿,品德则是坚固的笼子”。锋牙利齿的老虎,如果没有笼子的束缚,后果怎会不严重呢!
品德和学历没什么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我想关键在于家教,特别是小的时候,很多习惯及想法都是那时形成的,小孩模仿能力强,学好学坏都很容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孩子完全受到大人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现在很多大人认为钱是万能,所以自己小孩打了人,然后说不就赔点钱吗?甚至还说自己家的小孩厉害。退一步说,就算大家都认为钱是万能的,父母也不能如此教导小孩。
当看到衣着破烂的乞丐把一把零碎的钱塞进捐款箱,又看到那些所谓的有身份的人拿着他人的救灾款在饭店吃喝,看官们是否还会认为才华和品德有关系?
如果我们公司来了两名应聘的员工,一个有才无德,一个有德无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有品德的那个。这是因为有责任感的有德之人必将认真工作,而一个有才无德之人,有一天必对公司造成严重危害。《菜根谭》中说:“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意思就是,德行是一个人事业的根基,正如兴建高楼大厦,从来不会有地基不坚固面耐久的房屋。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没有才华不要紧,可以通过读书、培训等方式得到迅速提升,而品德修养却需要长久的磨炼与积累,需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
那么,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品德都有哪些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礼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一个不知礼、不懂规矩的人谁会喜欢呢?一旦开口说话,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差,更甭提深入交往、精诚合作了。
责任。责任意味着付出,所以在关键时刻,人最容易逃避责任。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真正需要的则是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责任承载着能力,责任胜于能力!
诚信。骗子是人们最讨厌的,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资源。一个诚信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比较顺利。经常出尔反尔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提防。
谦让。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乐意为你服务。东汉年间,甄宇被封为博士(当时一种官职名)。按当时旧例,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大家一时不知该怎么分,有人建议杀了羊分肉,有人说抓闹。甄宇前去牵走那头最瘦小的羊,于是再也没人争了。光武帝刘秀因这件事记住了他,而且屡次提拔。
以上这些品德,跟聪明才智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有才无德之人,谁敢放心跟他交往?既不能当朋友,也不可委以重任。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长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