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鼓励了无数年轻人的话,一直被传颂。
我喜欢前半句,但后半句,并不喜欢。
一个人只要勤奋,总会有所收获。如果能够目标清晰,合理规划,就更是收货多多。
但学海为什么一定要以苦为舟呢?
记得易中天老先生在《开讲啦》上面说过:学习本就是一件开心的事,为什么要刻苦呢?原话记不得了,但大意如此。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古装历史剧,当时总觉得电视剧中的人物,真的好有智慧,为什么会把人和事看的那么透,我简直佩服的不能再佩服。
我发现剧中主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所以我也有样学样,就通过各种途径去弄一些书看,于是去书店和学校图书馆借书,就成了我的一大爱好。
借来的书,我都反复看,里面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理描写,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许这是我后来喜欢心理学的原因。
那时养成的看书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后来,我自己也有了孩子,我全职在家带孩子,因为不和老人同住,老公工作也忙,所以基本都是我和孩子两个人在家。
在大宝还没学会说话前,我自说自话,但哪有那么多话要说,于是在大宝两个多月的某一天,我心血来潮,给大宝读我看的书,就权当是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了,哈哈~~~没想到大宝手舞足蹈的,还挺高兴,于是有事没事,我就给大宝读一段,后来这个行为就一直延续下来。
也许是亲子阅读,给大宝带来的温馨感觉,也许是因为读得多了,成了习惯,大宝也喜欢上了看书。
后来大宝上了小学,学校要求孩子们坚持阅读,每天半小时。学校的初衷是很好的。
但是当一件事,成为一件任务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坚持的那么久了,虽然这还是有奖励的,规定孩子们每一学期结束,读的最多的,会有一张奖状作为奖励,但是那份奖励,对每个孩子的吸引度是不同的,大多数孩子是没有坚持下来的,早早作罢。虽然活动一直延续,但坚持阅读的孩子,却所剩无几。
这在我们成人身上也经常发生,
我们有时会为了某种来源于外界的压力,而去做一件事,但是认真想一下,自己能坚持下来,一直去做的有多少。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确实是的,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是没被逼到一定程度。
但是当今社会,只靠毅力是很难长久的成功的。当这份逼迫成为极大的压力,甚至牢笼,困住你时,你最多想到的就是偷懒吧。
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束缚,被逼迫,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虽然大家都会说我们要主动学习,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做的就是被动学习。
所以只有当我们内心,真的改变了对学习的看法,把学习当作乐趣的时候,我们才能长长久久的去做好一件事。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