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流星般的王安公司
华为被美国制裁,断供芯片;TikTok被美国政府逼迫出售在美业务,否则就会被封掉。中概股企业仓促回国,重新上市,不难发现,中国科技发展总是受到阻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总是受到排挤。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科技企业王安公司。比尔·盖茨说过,如果王安完成第二次战略转型,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微软了,我可能不会成为现在的科技明星,而是在某个地方做教师或者律师了。
就是这样一个公司,却如同流星,绚丽之后,很快就陨灭了。
2、王安和他的电脑帝国的雄起
1920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受其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刻苦好学,成绩优异。
1936年,16岁的王安考入交通大学上海本部,学习电机工程系通讯。
1945年,王安被派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仅仅用了3年,就完成了硕士和博士课程王安经过反复试验和艰难探索,发明了“磁芯记忆体”,并且申请了专利。这个发明使电脑体积大大缩小,为以后微型电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1年,王安用600美元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他租了一个车库,开始以4美元一个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
1972年,王安公司推出了电脑新产品——Wang 2200型迷你电脑。王安的事业也迎来了高峰。王安电脑及WPS取代了IBM的产品,一统美国市场。
在那个年代,他发明了全球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之意义的磁芯存储器,二十年时间内几乎垄断全球存储器市场。王安先生不仅开创了全球随机存储之先河,还发明了更为强大的“读后写”技术,而王安公司成为了上当时世界的电脑第一人,被称为“电脑大王”。他在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拥有3.15万名员工,是世纪70-80年代全球科技企业的龙头,在美国富豪榜排名第五。他也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与贝尔(电话发明者)、爱迪生齐名。
2、王安公司最终为什么会衰落
就目前海内外所有资料,对王安电脑破产的原因归纳有三:王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秉持“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王安“闭门造车”,王安电脑的硬件设施和软件与IBM的不兼容。王安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及时转型。
王安电脑帝国迅速衰落的原因仅仅如此吗?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段尘封的历史,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1986年,王安让自己的儿子王列掌管公司。王列接管公司后都发生了什么,公司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公司分裂,公司的上层和业务骨干相继出走;公司遭到IBM、微软、因特尔等公司的联合抵制;资金短缺,没有任何机构和银行再给他进行投资。而这就发生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
1986年期间,王安在做什么?他没忘了自己的华人身份,在中国设立了科研奖学金,并在上海投资建厂。10月份,他回到了中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月,王安回到美国,不顾公司高层反对,执意让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特别是1989年,中美关系开始紧张,王安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8月,竟然出现了公司股东联名控告王安父子的恶性事件。
内外交困,孤立无援,一个巨大的身影倒下了。在没有话语权的语境中,王安失败的案例,被归结为他个人,也就是华人的眼光和能力问题。
历史久远,真实情况已不得而知,但通过中兴、华为、Tiktok在美国的遭遇,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亚裔背景的高科技公司,能在美国发展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