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多少是有些浅薄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持认为,一个人的沉默,一定是性格使然,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喜欢沉默。
直到有一天,当我也突然不想表态,不想积极进取,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然后我瞬间明白了,原来沉默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选择了沉默,说明他既看不惯现有的工作氛围,又无力改变,而简单的吐槽又明显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于是选择沉默,这个时候的沉默,往往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那感觉分明是在说“你们愿意怎么折腾就尽管去折腾吧,我选择沉默”。这个时候的状态属于冷静的旁观者,既不会草率地选择站队,更不会去给哪一方提供帮助,大有一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清风明月的洒脱。
其实看似洒脱的背后却藏着内心极度的不甘,那种无力感,有谁能懂?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选择了沉默,大多是因为失望或通透之后的不屑。一个对生活产生了极大失望情绪的人,他会逐渐发现自己人微言轻,于是选择沉默,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意思好像是说爱咋咋地吧!
还有一种沉默属于通透之后的不屑,就是既不选择和你同流合污也不横加指责,相反,因为不屑,所以宁可选择沉默也不愿意说什么。
人际关系上一旦陷入了可怕的沉默,那多半是这段关系走入了成熟期或冷静期,需要更用心去经营。毕竟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绝对算不上是一种成功。
既然沉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选择,那么我的原则是选择之前必须慎重,选择之后就需要坚定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个人,他既懂你的欲言又止,又明白你的沉默不语,那该多好,可惜,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