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已确定孩子理解我在说什么,但是她充耳不闻,装傻充楞,把我的命令视作空气,这种情况下,我除了苦练龟息神功,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比如天色已晚,我要带孩子回家洗澡、讲故事、喝奶、哄睡,时间紧任务重,哪怕你尝试各种办法:「这是最后一次了哦」「我们比赛看谁先跑到家」「小美人鱼在等你一起游泳」......但是这位爷呢,仍旧死攥着摇摇车“一起摇摆”,无动于衷。
挫败、绝望、沮丧,却又不能把这小胖子夹在胳膊下绑架回家,这就是孩子长大的日常。
天下乌鸦一般黑,全世界2-7岁的孩子,都在用对抗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成长。不过幸运的是,已有人总结出对付这些情况的方法——《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我捧起这本书,简直如东方不败寻到葵花宝典。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280203c1d3b9b96d.jpg)
语言是门艺术,这对孩子这个物种来说,也完全一样。
周末在自助餐厅吃饭,佳佳姐姐一板一眼吃得有滋有味,果冻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却没几下就失去兴趣,扭来扭去,吵闹着要出去玩。
妈妈连威胁带哄骗,把这个吃了,不吃完不准出去!我数3个数,把这块肉吃了。不吃饱饭,怎么长高啊,你看佳佳姐姐是怎么吃饭的?
毫无意外,果冻反抗得更激烈了。
此时,我突然想起财新主编王烁,他和老婆楼夷养了2个孩子,楼夷说,面对爆发全面战争的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
你想,假如楼夷正薅着小三头发撕扯,王烁凑过来说,宝贝,她是我的小情人,我爱你和爱她一样多。以后你的衣服要和她分享,你的包也要给她用,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请问,哪个女人谁会接受?
孩子同样如此。情绪来了,孩子本就不发达的额叶脑已经被占领,道理、命令、威胁、责怪,只能火上浇油。
想到这,我赶紧抱过果冻,一边说,「这菜太难吃了」,一边指着电视正在播放的《疯狂动物城》,果冻你看,那个树懒太搞笑了!还夸张地「哈哈」表演两声。
果冻果然被树懒吸引,虽然她不明白我在笑什么,却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脸上浮起笑意。我也趁机喂喂饭,这次,果冻没有拒绝。
我运用的,正是有了孩子才学会的-——「情绪接纳大法」。
任何一个人,如果负面情绪被否定,会从不快乐变成超级愤怒。
在单位被领导批评了,你跑去和朋友吐槽,结果朋友却说,「你现在这个状态我不是很喜欢,你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别悲观了,振作一点」。这种宽慰,会让你怀疑这是不是个假朋友。
《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的作者乔安娜.法伯的妈妈阿黛尔.法伯,也是一位育儿专家,她很早就送给乔安娜一个锦囊,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就自己尝试一下。
我们天然知道如何与难搞的同事相处,为何到了自己孩子这块,一切又都变形了呢?说到底,是我们并不太在意孩子的情绪,只是个孩子,能有什么情绪?
实际上呢,孩子当然有情绪,而且比大人的更强烈。情绪不对,行为不可能对。
有关接纳情绪,我在果冻身上运用了很多次,在她情绪失控时,哪怕只是描述一下当前的状况,也会收到奇效。
有天晚上果爷吃多了腰果,外加有点咳嗦,身体非常不适。半夜吐了几口奶,羞愧、难受、愤怒,果爷在安静的夜晚又嚎啕起来。
我用浴巾给她擦眼泪,果冻终于抓到了我的把柄,连说几遍我不要爸爸,情绪变得更加糟糕。
我说,「是因为爸爸把毛巾弄湿,果冻不高兴了吗?」果冻声音小了些。「果冻喜欢干干的毛巾,对吧?」果冻撇嘴看着我,「对」。
「毛巾湿湿的,太讨厌了,擦眼泪要用纸巾嘛!好,我知道果冻为什么不高兴了」。果冻没有继续哭闹,就此打住了这个话题。
用语言描述情绪,其实也是教孩子表达情绪。果冻现在表达情绪的词汇挺丰富:「不高兴、不开心、悲伤、难过」......她的准确描述,也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她的痛点,对症下药。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还不到3岁的果冻,比我这个活了30多年的爸爸强多了,直到现在,我也羞于描述自己感受以及需求。
所以,想让孩子「听话」,处理情绪是第一要务。帮孩子直面情绪,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才有机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他人感受。
接纳情绪不是《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告诉我们的全部,却是最核心的一点。
好吧,我承认书还没看完......其他技术,如果您还感兴趣,下篇就会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