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比特币,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比特币到底是什么?有很多人说,比特币其实是大家炒起来的,是虚拟货币或者加密货币,也有人说比特币本身没有价值。
我觉得要给大家讲几件事情:第一,从人类历史上开始以物易物之后用的货币全是虚拟,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先开始被当做货币的贝壳,到后面第一个把自己头像印在金印上的罗马皇帝,把印好的金印当做钱。其实这些都是虚拟的,但是为什么他有价值呢?是人们希望或者相信他有价值,他才有价值。1911年之前,没人知道钻石有价值。但是现在,人们认为他有价值。
01
区块链遵循的三原则
首先比特币是如何产生的,大家可以看一下08年中本松发的论文,他的本质是区块链技术——分布式的储存系统,一般来说会遵循三个定理,叫CAP:数据一致性、数据可用性、容错性。相当于三角形的三条边,一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意思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容错性,那么可能会在可用性上打一些折扣。
在区块链之前,所有的数据储存,特别是金融数据,基本遵循一个原则——高度集中。虽然高度集中,但会有备份,就像支付宝一样,有好多机房,数据会自己备份。记得14年的时候支付宝有一段时间突然用不了了,但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恢复了,因为他直接把机房迁了,其他的地方也都存了数据。
金融最本质的内容其实是记账。每个人有多少钱,谁又把钱转给了谁等等。只是以前的计算都在一套系统里面,集中储存在一个地方。这个时候大家就在想有没有可能制造一个共治的机制,让这些账本非常安全。包括现在集中式储存的系统,一个地方有问题,可以换其他地方储存。如果全世界所有电脑上都有一个账本,记录着某一个货币的交易那么就特别安全。但是如果储存那么多份的话,要保证一致性,那么可用性可能就会比较差。
记账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钱转丢了,比如A给B转钱,A被扣款了,但是B却没有收到转账;还有一种情况是A给B转账,B收到了转账,但是A没有被扣款。以前是这样处理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账,对完帐过后更新到系统里。那么区块链能做什么呢,就是记账分别记在不同的计算机里,然后用竞争执行的机制去验证这次交易,十分钟验证一次,验证过后不能更改。
02
为什么会叫区块链
假设第一个是一套记账系统,有三个空的计算机A、B、C在网络上工作,十分钟后会有一个时间点。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串哈希值,3个计算机用所有可能性解出哈希值,即为验证。
假设十分钟之内发生了无数笔交易,A把五块钱转给B,B又把这五块钱转给了C,C又把5块钱转回A,那么在这一系列交易里面就会有很多本账。
所谓的区块链,叫block。Block在英文里叫街区,就跟一个个街区一样。那为什叫“链”呢,可以理解为账本如果是有错误的,那么每十分钟都会出一个,看起来就像链一样,区块链就是这样定义的。
03
区块链1.0
如果链分成不同的几块,所有的竞争对手会在链上去解哈希值。如果超过51%的人认为是正确的,那就是正确的。如果要更精确,需要更多的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算法,参与的人越多,超过51%的可能性就越小。
我认为1.0最重要的是创立了共识,共识对大家来说其实非常简单,但很少有人把共识做为系统。民众可以用一套分享机制或者激励机制来管理一个金融系统,这是第一次达成共识。
04
区块链2.0
2.0主要是智能合约,去年年底有很多ico项目,主要是互换比特币或者是ETH(以太坊),一般来说ico用ETH比较多一点。因为ETH理念里加了智能合约,就是做一个公开编程,除了这些帐目外还可以加很多智能合约代码。
举个例子,如果今天北京天晴就给某个人转一些ETH,一旦有人把数据写过来,就可以执行了。所以ETH不是钱,也不是比特币,更多的情况下他变成了生产要素。如果自己的系统能用ETH的体系,就出现了DAPP。
现在的客户端是中央储存的,不会用DAPP。做DAPP第一件事是创造共识机制,DAPP主要以新闻或者内容为主。他们有一套发币系统,如果用户在这里贡献内容或者发现内容都能获得系统发出的币。但是这个时候发出的币是没有价值的,通过ETH的智能合约直接化成EH,这就是ico。
这其实不是新的东西,在两三年前国外已经售出了,上面产生了很多内容,也有很多人去发现内容。2.0的时代,已经渗透到新闻领域了。有些人幻想能不能把金融合约也写在上面,这其实是不可以的,法律上是不认可智能合约的。
整体来说,1.0像给大家打开了一个脑洞,2.0把ETH当做生产要素。如果DAPP超过了个一万个的话,有可能以后没人要现金只要ETH,或者是类似的其他东西。
关注:i 小贝保险
选保险,不焦虑!
网友评论